【ITBEAR】8月27日消息,在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中,海外倉憑借其獨特優勢,正逐步成為眾多電商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據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全國跨境電商主體數量已超過12萬家,跨境電商產業園區數量突破1000個。同時,海外倉的建設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全國已建海外倉超過2500個,總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其中,專注于服務跨境電商的海外倉數量超過1800個,面積超過2200萬平方米。
作為跨境電商的重要配套服務設施,海外倉無論是自建還是租用運營,都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倉儲設施,存儲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為跨境賣家提供倉儲、聯動配送等本土化服務,從而吸引更多訂單源源不斷地“流入”。據ITBEAR了解,海外倉不僅為賣家提供了便捷的存儲和配送解決方案,還通過縮短物流時間,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在美邁科技位于美國洛杉磯的一處海外倉中,工人們一大早就開始忙碌起來。他們根據訂單信息,對產自中國的鞋履進行挑貨、搬運、掃碼、稱重、打包,隨后裝車發貨。這一海外倉集成了倉儲、物流、售后保障等多功能,不僅為國外客商提供了收貨便利,也極大地改善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與傳統的跨境物流方式相比,海外倉模式允許出口企業提前將貨物批量發送至國外倉庫,實現本地銷售、本地配送,從而大幅縮短了物流時間。顧客從海外倉發貨的物品,一般可在1至3天內收到,物流效率顯著提升。同時,海外倉的集中存儲和統一配送也降低了運輸成本,為企業帶來了更大的利潤空間。
中通國際總部副總裁李鵬表示,跨境電商對時效非常敏感。以前中國發貨到非洲一般需要15到25天,而發貨到澳洲即便是空運也需要12至15天。如今通過海外倉備貨實現本土發貨,非洲消費者可在2至3天內收貨,節省時間大約在5倍以上,市場需求巨大。
如今,海外倉的功能也在不斷迭代升級。在上海中通國際總部,多個大屏幕實時顯示出海外倉的實況,包括倉庫剩余貨物數量、每日發貨量以及貨物在海外倉的所有路徑節點和信息。這種數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不僅提高了運營效率,還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好的退換貨體驗。
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的《關于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中,鼓勵跨境電商、海外倉企業依法依規利用數據賦能產業鏈上下游,增強生產企業柔性化供應能力。通過對數字化業務系統的運用,企業可以更精準地把握市場需求變化,優化庫存管理,提高供應鏈響應速度。
美邁科技公共關系總監馬寧表示,通過完善的數據分析體系,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分析消費者行為、市場趨勢等信息,為跨境業務提供定制化、柔性化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同時,與上下游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享數據資源,共同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