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安全部門通過官方渠道通報了幾起信息泄露事件,特別聚焦于科研領域與公職人員在人工智能工具使用上的不當行為,以此警示全體工作人員在信息保密上的重要責任。
其中一起案例涉及某涉密機構職員小田。在一次私人聚會中,小田在與同事閑聊時不慎透露了自己參與的重大涉密項目的進展細節。不幸的是,這些信息被同事的家人無意間捕捉到,并在網絡上發布,造成了國家秘密的外泄。國家安全部門對此事件表示嚴重關切,并對小田及相關管理人員實施了黨紀政務處分。
另一案例中,科研工作者小李在撰寫研究報告時,為圖便捷,違規使用了一款AI軟件,將核心數據和實驗成果未經授權地上傳至該應用。這一行為直接導致其所在研究領域內的涉密信息泄露,小李也因此受到了嚴厲懲處。此事凸顯了在科研活動中,對人工智能工具使用不當可能引發的嚴重后果。
新入職的公務員小蔣在參加一次秘密級會議后,出于個人炫耀心理,將領取的秘密文件首頁拍照并發布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這一輕率舉動同樣導致了信息泄露,小蔣也因此受到了相應紀律處分。
針對這一系列事件,國家安全部門再次強調,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時,必須嚴格遵守保密規定,禁止在互聯網或非涉密環境中處理任何涉密信息。同時,建議用戶從官方或可信渠道下載人工智能應用軟件,以避免因使用非法或未經認證的軟件而帶來的信息安全隱患。
值得注意的是,小李因違規使用AI工具而面臨嚴肅處理,小蔣則因個人炫耀行為導致信息泄露,這兩起事件均警示公眾,在處理敏感信息時,無論是使用科技工具還是個人社交行為,都需保持高度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