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度的尾聲,中國各大城市的土地拍賣市場迎來了年度壓軸大戲。貝殼旗下的貝好家,在這一天之內,成功在上海與杭州兩大熱門城市競得土地,成為市場焦點。
在上海,經過激烈的17輪競價,貝好家最終以6.97億元的總價,成功奪得奉賢新城10單元17-02地塊,溢價率高達13.89%,樓面價則達到了每平方米2.28萬元。這一勝利,標志著貝好家首次在國內一線城市拿地成功。
同時,貝好家還與濱江集團、興耀房產攜手,以6.23億元的價格,競得了杭州錢塘區下沙單元QT0102-14地塊。這兩場勝利,無疑為貝好家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貝好家,這家成立于2023年的新興企業,定位于數據驅動型住宅開發服務平臺。自成立以來,貝好家便以客戶為中心,致力于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推動房屋供給側的升級。
對于上海的項目,貝好家表示將全程自主操盤,并初步定位為剛需、剛改屬性。這意味著,貝好家將深入洞察消費者需求,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產品。
貝殼集團副董事長、貝好家首席執行官徐萬剛表示,上海奉賢新城項目是貝好家的第二個自主操盤項目,繼成都金三H12地塊項目之后,貝好家希望通過這個項目進一步驗證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即顧客對制造方)產品解決方案在不同城市、面向不同人群需求的落地能力。
C2M的概念,早在十余年前就由阿里巴巴的前參謀總長曾鳴提出。曾鳴認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商業社會的中心將從工業時代的以廠商為中心切換到以消費者為中心。這一觀點,在電商行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如今,這一邏輯同樣適用于房地產行業。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供需失衡,消費者的話語權越來越大,“懂得消費者”已成為企業成功的核心要素。住建部關于建造“好房子”的號召,以及“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錢”的新機制建立倡議,正是對這一趨勢的深刻洞察。
貝好家正是看到了這一機會。作為產業互聯網公司,貝好家在數據和用戶鏈接力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因此,貝好家近期頻繁拍地、下場做開發,旨在通過實際行動為行業“打個樣”,展示什么是“大數據蓋房”。
貝好家的邏輯原點在于,當前中國的購房需求已接近飽和,人居品質需求時代即將到來。因此,房企的競爭關鍵越來越依賴于“好房子”。而貝好家憑借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入洞察和大數據分析,能夠打造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例如,貝好家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識別出不同購房主體的消費需求和行為偏好,從而設計出符合客戶需求的居住產品。這種創新方式不僅能夠改造整條家居供應鏈,還能夠提升房地產行業的整體效率。
貝好家還在資金、營銷等領域具有明顯優勢。依托于這些優勢,貝好家為開發商、業主方、代建方等合作伙伴提供了“1+2”綜合解決方案。其中,“1”是指產品解決方案,“2”則是指靈活多樣的資金服務和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營銷服務。
貝好家雖然拍下了兩個地塊,但其定位仍然是輕資產的平臺服務模式。自己下場操盤,更多是為了驗證C2M產品解決方案,并形成示范效應。只有在品牌效應樹立起來之后,開發商等合作伙伴才會對新的模式有信心。
事實上,貝好家的努力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例如,在北京長安華曦府項目中,貝好家提供了C2M賦能支持,使得該項目在開盤僅2.5小時內便售罄,銷售額達16億元,出現了近期少見的“日光盤”場面。
這一成功案例不僅證明了貝好家C2M模式的有效性,也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貝好家在更多城市的布局和項目的推進,我們有理由相信,貝好家將為中國房地產行業帶來更多的創新和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