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領域,一場悄無聲息的革命正在加速推進。自DeepSeek橫空出世以來,原本按部就班的科技巨頭們紛紛加速布局,試圖在這場AI競賽中占據有利地位。然而,在這場看似熱火朝天的競賽背后,大廠們的焦慮情緒卻難以掩飾。
“大廠為何做不出DeepSeek?”這一疑問如同懸在各大廠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擁有雄厚的財力、人力資源以及豐富的業務場景,大廠們卻未能在這場AI盛宴中拔得頭籌,反而被一個小團隊搶占了先機。
面對這一尷尬局面,大廠們不得不加快步伐,紛紛跟進。然而,就在大廠們還在為如何跟上DeepSeek的步伐而苦惱時,智能體Manus的橫空出世再次攪動了AI江湖。一時間,追捧與質疑之聲此起彼伏。
盡管AI大模型APP在C端市場火爆異常,但商業化路徑卻仍不明朗。大廠們深知,AI不能沿著老路前行,必須創造全新的交互方式和應用場景才能實現商業化突破。在這場AI競賽中,新銳創新團隊與大廠的雄厚資源各有千秋,只有強強聯合才能形成最具競爭力的格局。
在DeepSeek的鯰魚效應下,大廠們的焦慮情緒愈發明顯。以騰訊為例,其旗下的騰訊元寶在AI市場中原本并不起眼,但在接入DeepSeek后,卻以一種黑馬姿態脫穎而出。通過頻繁更新、推出自研模型以及大規模投放廣告等策略,元寶的下載量一度超越DeepSeek,成為蘋果中國區應用商店免費APP下載排行榜的佼佼者。

與騰訊的積極態度不同,字節則顯得更為克制。盡管在AI賽道上反應較慢,但字節對AI大模型的投入卻毫不吝嗇。據報道,字節對豆包團隊的投入“不設限”,團隊規模已達數千人。然而,面對DeepSeek的強勢崛起,字節卻顯得更為“不服氣”,僅將非核心產品接入DeepSeek,而抖音、豆包等核心應用則保持矜持態度。
在DeepSeek“開源+API低價”的策略壓力下,大廠們紛紛加快步伐,提升自身大模型能力。例如,騰訊在元寶中上線了自研的混元T1深度思考模型,圍繞A搜索場景打造自主模型能力。同時,大廠們對開源與閉源的態度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隨著DeepSeek開源大模型的火爆,開源逐漸占據上風,百度也開始走大模型開源路線。
盡管大廠們紛紛接入DeepSeek,但并非要完全依賴它。大廠們更希望通過接入DeepSeek來搶占AI to C的先機,并在這波紅利中提升自身實力。然而,AI大模型的C端商業化路徑卻仍不明朗。盡管有觀點認為AI搜索可以成為商業化破局的關鍵,但AI搜索與廣告之間的沖突卻令人擔憂。
與傳統搜索相比,AI搜索給出的結果具有極強的唯一性,相當于對用戶進行一次強推薦。這不得不令人擔心,如果營銷能力強的客戶不具備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那么AI搜索的結果是否公正實用。AI提供的信息也無法做到完全準確,強如DeepSeek也無法避免“幻覺”問題。因此,在AI搜索與廣告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大廠們面臨的一大難題。

在AI賽道上,除了大廠們的激烈競爭外,創新團隊也展現出強大的實力。最近備受關注的Manus智能體通過自主執行復雜任務、直接向用戶交付完整成果的能力填補了市場空白。盡管Manus并非技術上的重大突破,但它優化了流程體驗、打開了智能體產品的想象空間。這一創新不僅促進了多模態交互的發展,還推動了Agent技術的迭代。
面對智能體這一大模型超級應用的突破點,大廠們也在積極布局。阿里、百度等大廠紛紛表示將加大在AGI領域的投入。阿里的CEO吳泳銘甚至表示,如果AGI成真,人工智能產業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而百度的創始人李彥宏也認為智能體是AI應用的最主流形態,即將迎來爆發點。
盡管大廠們在AI賽道上競爭激烈,但創新團隊的力量也不容忽視。DeepSeek的火爆為行業指引了方向,而Manus則證實了市場對好用的智能體產品有著確定且廣泛的需求。在一眾互聯網巨頭和初創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一旦打通商業閉環,AI將迎來爆發式發展。
在這場AI競賽中,誰將成為最終的贏家仍充滿懸念。但可以確定的是,真正的贏家將是那些能夠持續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獨特商業價值、并構建完整產業閉環的玩家。在這場遠航中,不僅需要DeepSeek、Manus這樣的創新力量,更需要更多玩家攜手共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