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捷停車的累計用戶數在金秋十月達到了7000萬;而這個月初,捷停車又在官網公布了最新的運營數據,其覆蓋的聯網車位數也“大跨步”邁入了1000萬的大關,達到1080萬個。
如今2021年即將走向尾聲,捷停車所覆蓋的聯網車位數突破1000萬的關口也給行業及車主帶來一個全新的發展信號——從場到位,更徹底地觸及“停車難”問題的核心,為城市發展和車主生活提供更優的智慧停車解決方案,致力于讓每一位車主打開捷停車都能“停車有位”。
停車難現狀:“車”與“位”配比矛盾突出,負面影響深遠
“開車五分鐘,停車半小時。”在車主群體間的這句調侃,詮釋了當下嚴峻的城市“停車難”問題。
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1年9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9億輛;去年人民日報文章已指出全國停車缺口約8000萬,目前大城市停車位缺口最大,深圳、東莞、廣州、佛山等都超過100萬;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配比為1:0.8,一線城市的核心區域,如廣州市越秀區為1:0.39,“車”與“位”配比矛盾十分突出。

為緩解停車難,國家相關部門近幾年陸續發布一系列相關文件,推動停車建設和管理,同時也要求通過智慧停車系統建設,促進“互聯網+停車”的融合發展,向公眾提供停車信息服務。各地相關部門和行業專家都在積極探索解決城市停車難的方案,思路包括增加存量、錯峰共享、價格機制、完善法律等。
為了實現“讓停車更便捷”的初心,捷停車聯合母公司捷順科技,在2021年大力發展車位運營服務,提出“從場到位”——從當前的停車場管理邁進到車位精細化管理+運營,實現讓每一個車位都能“聯網+運營”,提升停車場車位運營增收能力與車主便捷停車體驗。
做好車場基礎運營建設,建立價值測評模型
要通過智慧停車運營來助力緩解停車難,那首先就要了解存量停車場的實際情況。
今年,捷停車啟動“車場基礎運營建設”工作,工作人員實地走訪了存量停車場,了解停車場運營狀況,并通過運營數據分析出具有針對性的方案,為停車場提升運營價值。
這項工作,帶來最直觀的一個效果是:部分聯網車場因為聯網上線的年份較早,早期沒有錄入車位數而造成缺失,無法獲取車位數的動態情況,而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后,這些尚未聯網的車位都實現了上線。
除了“踏破鐵鞋”,捷停車也通過科技手段來更好地優化服務質量。
比如大數據技術,在捷停車智慧停車場,每天都有無數個車輛進出場的交易訂單產生,這些訂單記錄除了為車輛進出場計費情況做憑證依據以外,還能通過大數據等技術對過往訂單的情況進行分析,校準原本缺失的車位數情況,也可以預先為車主提供某時段的剩余車位參考數,幫助車主做好出行規劃。

(深圳某社區停車場當前時段參考剩余車位信息)
“參考剩余車位信息”的功能,是做好車場基礎運營建設所帶來的一個小而實用的優化點。在更多方面,捷停車已經可以通過幫停車場管理方建立“智慧停車場價值測評模型”,對停車場提供有效的價值提升建議。

(捷停車智慧停車場價值測評模型)
共克時艱,首創“停車時長置換&采買”全新合作模式
2021年新冠疫情仍然在延續,停車場的運營方遇到諸多問題:資金短缺,項目經營困難,車位周轉率低,設施升級改造難等等。為了助力停車場管理方,捷停車在今春再一次推出合作模式創新之策——“停車時長置換&采買”。
憑借“停車時長置換”,車場方無需支付托管費用,而是以自身停車資源,抵扣捷停車·云托管服務費。停車管理方不僅零成本、零支出,還能為車場升級改造、加大引流,相當于提前將自身未來的停車資源變現了。

在“停車時長置換”推行過程中,發現部分車場確實會因為大環境變化,人流量變化等原因,導致車場在“資金”“用戶”等方面嚴重缺失。經過調研和客戶訪談,捷停車團隊再次有針對性地定制了“時長采買”合作模式——捷停車直接出資向車場方采購同等價值的停車時長(小時數),助力車場經營資源提前變現,無懼疫情反復所帶來的經營風險。

基于“停車時長置換&采買”全新合作模式,停車場管理方不僅可以轉嫁經營風險,還可以借助捷停車的運營平臺加大曝光、實現引流,有效盤活閑置車位,提升車位利用率。據統計,2021年前11個月簽約云托管項目中,有近16%的項目是基于“時長置換”合作而成功完成停車場升級的。
而捷停車也將這些豐富的實時車位信息告訴車主們,通過車位搜索、組合套餐、臨停優惠、預約充電等精細化運用手段與增值服務模式,為車主提供實實在在的優惠和便利,進一步強化了對車主的服務能力。
整合資源開放平臺,捷停車聯合服務商為車主
在“新基建”背景下,先進的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早已深度賦能交通基礎設施,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成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有力支撐。“智慧停車”作為炙手可熱的新興概念,其便捷已然滲透到許多車主的日常生活里。
然而,停車行業普遍面臨成本高、留存差、運營弱、變現難等多重問題,大家各自為戰、資源分散,場景不僅單一且較為封閉,缺乏場景運營能力。大部分企業受限于“場景孤島”的困境,單槍匹馬獨自發展的難度極高、挑戰極大,運營能力弱成為止步不前的枷鎖。

今年捷停車整合行業內資源,建立平臺開放戰略,聯合捷順和同行企業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以“捷停車服務商”合作模式,助力相關企業數字化戰略轉型,有序推進各城市的數字化建設,推動智慧停車發展。
這些合作服務商通過捷停車的運營賦能,豐富了自身的增值運營能力,在區域市場形成了更強的競爭力,加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業務升級。

目前,捷停車在全國擁有50多家服務商合作伙伴,在打通了捷停車和服務商之間的技術對接和服務流程后,從今年11月起陸續新增了超200個服務商停車場實現聯網上線,覆蓋了近6萬車位數——而這項數據會隨著后續更多服務商停車場的上線而加速增長。
在捷停車對服務商的賦能之下,這些服務商停車場也可以提供掃碼支付、線上月卡、電子發票、錯峰共享、預約停車等服務,為車主打通“停車前-中-后”的多元服務場景。
與車主同行5周年,“讓停車更便捷”初心不變
2021年即將結束,不知不覺中,捷停車已經與眾多車主朋友同行了5個年頭。
2017年2月,捷停車APP上線,讓停車繳費服務線上化,讓車道出入口通行時間大幅縮短,以此為起點,捷停車開始書寫“讓停車更便捷”的故事;
2018年,捷停車便向市場推出錯峰停車服務,為停車場與車主搭建的車位資源共享、信息交換,車位分時租賃交易平臺;
2019年以來,捷停車陸續與特來電、車電網等合作伙伴構建“停車+充電”生態;
2020年疫情來勢洶洶,復工后自駕車輛增多,車位需求更高,為緩解市民停車難題,捷停車推出“車位掌柜”,還進一步開拓了線上月卡、電子發票等服務,更多維度地幫助車主解決停車難;
2021年,捷停車與滴滴加油合作,推出智慧“停車+加油”新方式,為廣大車主提供便捷實惠的優質車生活服務……
截至2021年11月,捷停車已在全國363個城市實現場景覆蓋,智慧聯網車場約2萬個,涉及車道數超8.2萬條,車位約1080萬個;累計用戶數超7,300萬,線上月日均交易訂單超220萬筆,線上月日均交易金額超2,200萬元。目前捷停車各項數據均保持持續高速增長趨勢。
未來,在7300多萬車主用戶的支持和鼓勵下,捷停車將繼續保持初心,穩步前行,結合行業發展方向和疫情防控常態化需要,深扎智慧停車行業,持續不斷地貢獻企業價值。
“讓停車更便捷”的故事,也將繼續書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