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希希
關于“存在感”這個名詞,在信息傳播越來越發達的當下,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忽視的問題。
朋友相處之間的存在感,工作過程中的存在感,尤其對于公眾人物來講,即便想要脫離但總是會被觀眾提及的“存在感”。
市場會通過是否需要熱度來區分公眾人物的不同,舉例來講,明星需要曝光來獲得熱度,從而得到更多工作機會。
對比之下,主持人的工作機會則源自于其自身業務能力的高或者低。
即便如此,在主持人身上,還是會有被觀眾提及的“存在感”,這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

觀眾熱衷于將主持人分為所謂的“門面”“中生代”以及其他不同類型的主持陣容。
分類標簽有助于市場對這些主持人產生初步的了解。
比如董卿、康輝、撒貝寧等人,門面的標簽已經注定他們的業務能力在主持圈中屬于佼佼者。
又比如鄒韻、王嘉寧、尹頌等在主持人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年輕主持人,市場對他們同樣有相關的標簽劃分:新面孔。

如果將“新面孔”繼續分類的話,那就是有發展前景的新面孔和沒有前景的那一類。
尹頌顯然屬于前者,尤其在他以央視春晚主會場主持人的身份出現之后,市場觀眾更加肯定這一點。
對于尹頌的稱贊,其實從主持人大賽階段已經開始。
在主持人大賽文藝賽道總決賽的舞臺上,當尹頌成為6位選手中唯一一名男性主持人,就注定他會被觀眾所討論。

打從在主持人大賽舞臺亮相,尹頌就不斷通過自己的表現得到評審和觀眾的一致認可。
進入總決賽、入職央視、主持春晚,從邏輯角度來說,完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只是將這些事情放在幾年前,講給那個還在地方臺任職的尹頌聽,恐怕他自己也不敢相信。

尹頌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對比中國傳媒大學的學子,尹頌的畢業院校顯然缺少了一些分量。
不過也正是在江西上大學的緣故,讓尹頌的事業發展也從這座城市開始起步。
尹頌的大學階段是學校里面的“風云人物”:學生會主席、廣播站站長、藝術團副團長。
尹頌的才學、能力在校園中不斷展現,幫助他獲得入職江西電視臺的機會。

在江西臺,尹頌最初所主持的節目是一些游戲類型的生活娛樂節目,這也是江西電視臺對這位年輕主持人進行考察的階段。
在這些相對不算重要的節目中,主持人能否順利完成工作將會決定電視臺后續的工作安排。
顯然尹頌達到了江西臺的要求,所以他獲得了主持《江西新聞聯播》的機會。

這是尹頌入職江西臺的第2年時間,而在未來接近7年的時間里,尹頌都在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精進自己的主持技巧。
直到2019年主持春晚分會場、直到2019年參加主持人大賽。
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需要沉淀、需要時間的積累,尹頌用了9年時間,從江西臺入職央視。
而生活中的我們,為了自己的夢想又愿意付出多長時間呢?

從事業發展曲線來看,尹頌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新面孔。
不過主持人事業發展本身曲線就偏長一些,而尹頌在入職央視前知名度確實不高,被認為是新面孔無可厚非。
他只是需要一個舞臺來展示自己。
春晚導演組給予了尹頌這個機會,他也確實憑借春晚的主持機會成功被觀眾所熟知。

一夜之間的成名讓尹頌的事業發展似乎進入到完全不同的階段。
要知道備受觀眾認可的央視主持人楊帆,是否沒能獲得主持春晚主會場的機會。
而尹頌不過剛剛入職央視,能夠獲此機會難免不然觀眾對其未來事業發展產生更多期待。

只是現實并不會完全按照理想的方向出發,尹頌在告別春晚舞臺之后,事業發展開始出現高開低走的趨勢。
春晚舞臺之后,在同類型主持人王嘉寧相繼獲得主持門面機會的情況下,尹頌又出現在哪些節目呢?
年輕主持人需要工作機會,春晚所幫助尹頌帶來的熱度很快就消失不見。

在逐漸被觀眾淡忘的情況下,尹頌為何還能夠成為本文的主人公呢?
那是在央視節目《樂享匯》的舞臺上,尹頌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在觀眾面前。
依然飽滿的精神狀態、依舊穩定的主持發揮,但想要在央視主持人中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想要得到更多觀眾的肯定,尹頌顯然需要付出更多。

關于尹頌的事業發展,其實更多是來自外界的競爭,而非其自身的主持所致。
一方面任魯豫、尼格買提等人的主持位置已經確定,另外一方面楊帆、張韜等同類型主持人數量眾多。
對于剛入職央視的尹頌來講,想要發展被觀眾所認可顯然需要更長的時間。

和地方臺不同,央視主持人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這就是尹頌存在感越來越低的原因。
不過相信他入職央視前已經考慮到這種情況的發生。
繼續沉淀,未來一定會有屬于尹頌的舞臺。
校對丨王希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