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深響(ID:deep-echo),作者:呂玥,授權轉載發布。
曾經的新興網絡流行語“種草”早已成為了人人都懂都用的常用詞。
不難發現,現階段明星的推薦、網紅的短視頻、內容翔實的圖文,甚至是陌生網友不到百字的“安利”都能夠讓用戶對某個品牌或商品心生好感。國貨美妝、新潮消費品等一批新品牌依靠這些內容實現了快速崛起,年輕消費者的心智也在微博、小紅書、B站、抖音等眾多內容平臺上成長了起來。
新品牌、新消費者都來勢洶涌,平臺的地位也隨之提高。如今各大內容平臺都在有意識地挖掘和釋放內容的“種草力”,由于其內容生態、平臺文化、用戶及創作者特點各異,各家也都逐步生成了自己的獨特“玩法”。

內容已成強勢“種草機”
在內容面前,互聯網用戶們回歸為真正的“人”。而這種由內容激發出來的共鳴感,正在成為影響用戶購買行為的關鍵步驟。
據克勞銳最新的調研數據顯示,有67.8%用戶認為線上種草內容對選擇商品并最終產生購買行為有很大影響,74.0%的用戶表示曾經購買過被種草的商品,80.7%的用戶則表示被種草后會在一周內完成購買。內容的種草效果由此可見一斑。
消費者更愿意接受產生情感連接的內容,并為這些內容背后的商品付費,這樣的趨勢其實也早已為品牌方指明了方向——擁有內容創作源的社交平臺已經成為了必選的營銷渠道。
「深響」此前曾與部分國貨美妝品牌進行交流,據悉不少新品牌幾乎都拋棄了傳統的傳播渠道,甚至停止了在傳統大搜索平臺上的SEO投放,如何在社交內容平臺上更好的把控用戶心理才是現階段的營銷關鍵。
縱觀諸多內容平臺和新興營銷渠道,品牌可選擇的典型頭部玩家有很多,微博、微信、抖音、小紅書等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種草優勢,可以幫助品牌實現不同的策略。
循著現在的品牌營銷規律,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無論品牌選擇的種草平臺是哪些,微博這個廣場效應凸顯的平臺會是不少品牌的選項之一。
為此,我們深入觀察和分析了一下微博平臺的種草力。
微博的內容種草力
微博往往扮演著“熱點聚集地”、“公共輿論場”的角色,以內容種草的功能反而并未獲得大眾的廣泛認知和關注。
但事實上,在內容種草方面,微博有其他平臺并不具備的三大特點。
第一大特點,即微博擁有其他平臺很難快速累積的極其龐大且多樣的內容創作者,包括明星、各內容垂類的KOL和KOC、品牌藍V等等。
這四類創作者的種草方式和價值各異,但對于用戶的號召力、內容種草力都很強。
例如明星主要以商品代言、自用好物分享為種草內容,利用自身流量帶動能力和影響力為品牌背書和帶貨;KOL主要以原創內容呈現品牌商品,加深用戶對品牌的認可和好感度;KOC以真實使用感受分享,幫助品牌獲得大眾的真實信賴;企業藍V則可以通過專業性較強的內容體現品牌品質,以個性化內容塑造品牌IP,增強用戶對品牌的信賴度。據克勞銳報告的調研數據顯示,有44.4%的微博用戶在關注著紅人,也有49.2%的微博用戶是被品牌藍V種草。

微博龐大的明星和KOL創作者
第二大特點則是指微博的內容形式和功能工具也足夠多樣化。從誕生最初對字數、圖片數量有一定限制的圖文內容,到目前圖文、短視頻、中長視頻全部囊括,微博始終跟隨著用戶的內容消費需求和偏好進行更新迭代,這也是當下品牌營銷能夠以多樣化的內容形式組合集中呈現的基礎。
最后不得不提及的一大特點,是微博本身屬于社交平臺,其先天的強社交屬性就已經讓其具備了內容種草能力。以評論、轉發、參與話題討論為主要互動方式,微博用戶參與其中便有了深度互動的意愿與意識,因此也就更容易被種草。
創作者體量龐大且多樣、內容形式多樣以及具備強社交屬性這三大特點,其實也給了品牌集中微博優勢“打組合拳”的機會。
首先,在營銷活動啟動時,為快速引爆相關話題,品牌可以與明星、KOL、KOC等多個類型的創作者合作,在營銷內容形式上保證多樣化,并同時在平臺上發起相關話題、創造熱點事件。在創作者、內容創作和平臺運營上同時發力,以此將內容擴散至不同圈層,集中放大品牌的曝光度,為產品種草造勢,引爆產品賣點。
例如雅詩蘭黛在微博對新產品“Sakura櫻花?”進行營銷推廣時,首先便匯聚了李現、楊冪、宋祖兒等當紅藝?,觸達到了不同圈層粉絲,緊接著就是一眾KOL在微博和綠洲雙平臺發博文持續安利,吸引了更多?戶討論和種草。據官方統計,僅KOL博文的總閱讀量就超過了 5400 萬。
與此同時,產品向話題#屏障救星 櫻花?#、#待你不薄#也在此時被推出,和熱搜、開屏等一系列強曝光資源配合在站內引爆熱度,促進銷量轉化。據官方統計,僅#待你不薄#話題的閱讀量就達到了6. 4 億,這一數據較原本目標提升了113%。

而能夠獲得數億的閱讀量,必然是品牌在快速引爆話題之后,又在站內廣泛滲透帶來的效果。
也就是說,品牌在微博平臺上利用明星、熱點話題實現產品或品牌種草的快速爆發后,緊接著需要以多垂類、多形式的內容在站內實現最大程度上的覆蓋,讓種草內容在微博的社交網絡中持續傳播、滲透,以此來達到“破圈”效果。
雅詩蘭黛“Sakura櫻花?”的營銷其實也運用了這一玩法??梢钥吹剑谘旁娞m黛的這次營銷活動中,一眾明星和KOL的博文不僅觸達到了粉絲群體,在多次傳播后,這些內容經過粉絲的社交討論又使其成為熱門,帶動了更多非粉用戶的關注??梢钥吹?,從最頂層的明星、到KOL、KOC和粉絲群體、普通用戶,微博原本具備的社交屬性讓營銷內容以分享好物、溝通感受、互動交流的形式實現了層層滲透傳播。

當然,層層滲透、多次傳播的這一過程是足夠長效的。
微博各垂類賬號贊評比達1:4,可見微博用戶對于博文評論的“情有獨鐘”。同時用戶們也具備非常強的深度互動意識,這種互動意識也為內容與用戶種草建立了基礎。
用戶評論“蓋樓”、二次轉發、加話題進行二次創作等多樣式內容和互動玩法在加深更多用戶種草印象同時,內容在更多類場景里的曝光、與其他內容形成的聯動又一次延長了種草的影響力。用戶在這其中始終處于深度互動狀態,因此也就逐漸形成了持續循環式的種草。據克勞銳的調研數據顯示,84.5%的用戶被種草后翻看評論的內容,更有51.1%的用戶會在評論區明確表明被種草。
當實現內容種草后,品牌最后的關鍵一步即是轉化,而微博在此時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縮短轉化路徑,讓用戶能夠以最快捷的方式完成從“種草”到“拔草”的整個流程。為此,微博實現了內容與電商的打通,通過商品鏈接、櫥窗、直播跳轉等多種方式搭建起了直通種草和轉化的橋梁。

從快速引爆到廣泛滲透、持續轉化,品牌其實是在微博這一平臺上形成了完整且長效的營銷轉化鏈路。在這一鏈路中,微博能夠讓品牌實現并非只是單次的營銷轉化,而是長期的內容種草、用戶忠誠度培養,以及企業形象的打造等多種需求。
總結以上來看,微博的“種草”實力不僅是基于人的需求,以人為核心,通過人格化的認同和信任來促成產品種草和轉化,這背后更多是依賴于平臺搭建起的完善且活躍度極高的內容生態、能夠提升營銷轉化效率的工具和方案,以及內容與電商業務的打通。
平臺的清晰營銷路徑已經形成,對品牌方而言,擺在眼前的選項只有“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