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兩位在私企的朋友想跳槽到國企,向我咨詢國企的薪資情況。我和老婆兩個人目前都就職于南京的國企。根據我們倆情況,簡單介紹一下我所了解的國企工資組成情況。
總的來說,在國企中無論是領導還是員工基本都實行年薪制,即每年的收入基本是固定的,對于校招的員工來說,甚至會寫在合同里。這里的收入不單單指每個月發的工資和年終獎,還會包含各種補貼和福利,比如高溫補貼、過節費,有些甚至還會將公司繳納的五險一金也算在內。對于習慣了在私企每個月拿著固定工資的人來說,可能要繞半天。
我所了解的國企工資組成,主要包括下面三個方面:
一.工資
國企每個月的工資由崗位工資、績效獎金和津貼三個部分組成。崗位工資即基本工資,這一部分是固定的,但是比較低,基本在4000塊左右;績效獎金,這一塊占工資的比例比較大,領導根據表現進行考核并發放,百分百完成工作就全額發放,否則就打折發放。很少有人能夠全額完成的,基本每個月都會扣,而且每個月都不一樣,甚至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春節的那個月,基本就是平時的70%甚至更低,然后再逐月上漲一點,恢復到正常水平。一年中總體來說,績效獎金是不會全額發放的,尤其對于平時基本不干活的人來說,可能會一點也不發的;津貼,即每個月的補貼,比如年功津貼、保密津貼等,合計不會超過200塊。
另外就是年終獎了,這個要看個人和部門的績效,但是表現再好也不會有幾個錢,畢竟年薪就在那里擺著,不會讓超過年薪總額的。
國企每年也會有調薪,表現好的話,績效獎金會上漲,但是最多也就1000左右。但是像上面說的,績效獎金不是固定的,部門換個領導可能就降下來了。還有薪酬管理部門調整薪酬發放制度,也會影響到績效獎金的發放。2020年疫情期間,HR說全員績效獎金按照平時70%發放,剩余30%合并到年終獎發。然而,等到真正發年終獎的時候,并不見那被扣的30%,倒是公司領導層每個人的年薪翻番,搞得基層員工怨聲載道。
二.補貼
在國企中各種補貼的名頭比較多,但是額度比較小,至少我們公司是這樣的。餐補,每個月固定400,如果每天加班超過一定的時間,會有幾塊錢的晚餐補貼,餐補會固定打到飯卡里,每個月吃不完的不能折現,只能用來繼續吃飯或者在食堂小賣部里買些零食、牛奶、米面油之類的東西補貼家用。我知道本部門有個同事飯卡余額超過了10000,已經超過了上限,這平時得加了多少班;交通補貼,有車的20/天的油補,一個月按照20天考勤算,滿額是400,會固定打到油卡里,如果遇到出差或者請假之類的情況,按照缺勤天數扣,沒車的人比較慘,50/月,這塊各個公司可能也不一樣,我老婆單位就是12/天,按照考勤算;通信補貼,有些單位有,我司沒有;高溫補貼,這個應該是政府規定發放的,無論什么性質的單位都是有的吧;出差補貼,我司180/天,包含交通、伙食,住宿實報實銷;加班費,也是有的,平時4塊/小時,國家法定假日25/小時。遇到周末加班食堂沒飯的情況,加一天班都不夠叫個外賣的,哎,說多了都是淚。其他補貼就沒有了。
三.福利
福利主要是過節費,我司每年三個大節:端午、中秋和春節會發放超市提貨券,500到800不等,有的單位直接發錢,每個節1000,同時會發些米面油之類的,我懷疑公司都會把這個錢算在年薪里。過年會發些勞保用品,比如洗發水、洗衣液之類的日用品,好一點的單位會每個季度發放。其他的福利可能就是公司或者工會搞個什么活動,發的水杯啊、筆啊之類的小東西了。
四.關于五險一金
可能很多私企中的朋友會覺得國企中的保險、公積金會繳納的很多,甚至是六險二金之類的。但是,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國企都這么慷慨,至少我司不是這樣的。在我司中,公積金按照全年平均月收入的10%進行繳納,雖然基數會比每個月的實際工資高,但是10%的比例跟一般私企也就是一個水平吧。因為歷史原因,我們公司存在一部分事業編的同事,公司會給這些同事繳納補充公積金,幾部分合計都將近50%的比例了,每個月的公積金都基本超過1萬了。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沒趕上好時候。
我司比較奇葩,五險繳納的基數卻和公積金不一樣,按照上文所說的崗位工資作為基數來繳納,這樣公司每年給員工繳納的保險都可以省一大筆錢,還美其名曰給員工省錢,相關人員說這話的時候真的不臉紅嗎?
上面就是結合我所在的單位,介紹的一些關于國企中工資、福利情況,自身感覺而言各方面并不是讓人感到滿意,我甚至都懷疑自己去的是個假國企。但是,各個公司都會存在差異,有些單位可能會很好。對于那些想進入國企的小伙伴,最好提前了解清楚目標單位的工資組成和工資水平,不然會很難適應這樣的薪酬制度,給自己工作添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