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交易做著做著,突然發(fā)現在市場中,想賺錢更多靠的是“倉位管理”和“風險控制”,那恭喜你,說明你的交易已經走在盈利的道路上了。
很多人不管交易多少年,都還一直在尋找一套能夠做出持續(xù)暴利的交易方法,但最終都無疾而終。當你放棄這種對神奇方法的幻想,沉下心來去研究你曾經看不上的一些普通方法,再配合倉位管理和風險控制,你會發(fā)現,原來簡單的方法也可以做出盈利來。
前段時間有一位朋友跟我吐槽,說他組建了很多不同的交易系統,但發(fā)現所有的交易系統表現都不那么讓人滿意,要么是盈盈虧虧賺不到錢,要么是盈利做不高,感覺試來試去都很雞肋。他說已經把能想到的所有技術方法都加入到交易系統當中去了,但還是做不出效果來。
我告訴他:如果你感覺自己技術上已經走到頭了,很難再突破了,那就從倉位管理上找找突破口。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走勢就是在震蕩和趨勢當中來回切換的,就像心電圖一樣,一定是上下波動,不會一直持續(xù)往上或往下走。很多人不注重倉位管理和風險控制,就會在這種來回刷的行情里,慢慢地把自己的本金虧光。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倉位管理的策略,來減少損失,把自己的利潤做出來。
既然資金曲線是周期性下跌,上升震蕩,交易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先用非常小的倉位開始執(zhí)行交易系統。當遇到不配合的行情的時候,交易就會持續(xù)虧損,曲線會向下走一大段下坡路,這個時候資金曲線就大概率會由跌轉升。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換成正常的倉位,做出盈利來就停止,再等下一次資金曲線向下走的交易機會。
用圖片給大家說明一下。
圖中的折線是一段水平震蕩的變化趨勢。如果在里面持續(xù)交易,盈盈虧虧是很難做出利潤來的。轉變一下思維,只有當資金曲線下跌達到了相對低位的時候,再開始用正常的倉位介入,其他的時間都在等待,圖中有4次介入的機會,每次介入之后,利潤都會有一波上漲。原本沒有盈利的一段行情,卻做出了可觀的利潤。
怎么去判斷這個相對低點和止盈位置呢?
只需要做一件事情,把交易系統標準完善之后,做一系列的復盤統計。把這個交易系統多年的資金曲線拉出來,研究它的曲線變化。
比如根據統計,在十幾年的行情中,這個交易系統平均下來,每次到達15%左右的回撤就會迎來行情的反彈,那么我們就可以把這個15%作為回撤的標準。先輕倉交易虧損期,等到虧損走到15%的回撤位置時,再慢慢加到正常倉位。
止盈位置也是同理,根據歷史的統計數據來確定自己的止盈位置。做交易不要總是想著吃到魚頭或魚尾,想要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其實只要吃到魚身中間的那塊肉,就已經足夠肥美了。
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一段行情里不停地刷利潤,在虧損的階段少虧,在盈利的階段多盈。
在經濟學中有經濟波動周期的理論,由復蘇期--繁榮期--衰敗期--蕭條期四個階段組成,循環(huán)交替。我們應該在復蘇期介入,繁榮期退出,在衰敗期和蕭條期等待新的復蘇期的到來。這個理論同我們上邊講的倉位管理的操作是雷同的。
風險控制在這種交易方法中尤為重要。
我們選擇在賬戶出現回撤的平均值時開始介入,所以當我們介入正常倉位之后,資金曲線有可能會再下滑一段,比如下滑到20%或者更多,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提前做好風險控制。
而且這種風險控制不是在衰敗期之后再介入,而是在任何交易操作之前就定好策略,這樣可以防止遇到黑天鵝行情,導致大量的虧損。
所以交易越做到后面,你就會發(fā)現交易就是倉位管理和風險控制的游戲,因為行情走勢都是相對雷同的,誰把倉位管理得好,誰的心態(tài)就好,執(zhí)行力也強,風險控制也可以把虧損截斷,讓人無后顧之憂,交易做起來只會越來越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