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2023年人工智能行業步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生成式AI的應用讓更多人意識到了人工智能創造的巨大價值。眾多公司爭相部署人工智能戰略,消費者生活中隨處可見AI產品,AIGC產業迎來了廣泛的關注。
為了順應人工智能新一輪變革的浪潮,國內的利好政策相繼出臺,2023年4月,網信辦起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8月15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施行,大模型備案工作相繼展開,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隨著大模型時代的到來,AIGC的商業化進程持續加速,對人工智能算力的要求將越來越高,算力市場也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憑借“算法芯片化”的核心能力及“端云協同”優勢,云天勵飛站在了大模型時代的潮頭。自研大模型“云天天書”于去年年底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并在多場景實現了落地應用,在持續探索下,云天勵飛將憑借科技創新實現更大價值。

新AI時代的全能選手
云天勵飛是國內少數將芯片與算法并行發展的企業,自公司于2014年創立之始,團隊就一直堅定選擇了算法與芯片融合發展的路徑,基于設計者對算法在應用場景中的量化分析,提出一種面向算法計算加速的定制處理器設計方法——“算法芯片化”。
“算法芯片化”的優勢在于能夠通過處理器指令集、架構及工具鏈的協同設計,提升芯片在實際應用中的高效性、靈活性和易用性。基于該理念,云天勵飛于2015年至今完成了3代指令集架構、4代神經網絡處理器架構的研發,且已陸續商用。
“端云協同”的技術路線是云天勵飛在市場上取得領先又一法寶,通過端側和云側的深度交互,優化算力算法的動態分配。終端負責采集、識別數據,而數據被處理后僅上傳與場景業務需求相關的特征要素,這樣能夠大幅提升AI解決方案整體的動態適應能力和靈活處理能力,減緩傳輸的壓力,降低解決方案的落地成本,加速 AI 解決方案的推廣與落地。
這種使信息存儲和計算能力更接近設備和用戶的技術正是時下熱門的“邊緣計算”,相比之下,過去將數據傳輸到數據中心進行處理的模式不僅對帶寬使用有較高的要求,還可能產生延遲和隱私問題。因此,邊緣計算系統顯著提高了應用程序性能,提供了更快的實時洞察力。
目前,云天勵飛憑借“算法芯片化”的核心能力和“端云協同”技術路線將業務輻射至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城市治理、商業文旅、AI芯片等多元領域,實體項目遍布深圳、東莞、青島、成都、杭州、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成為國內AI應用落地的標桿。
應對時代新挑戰——新一代DeepEdge10芯片
當下的AIGC算力關注熱點在訓練端,但商業突破及應用需要終端推理側支持。對于邊緣計算芯片應用來說,仍然存在著場景眾多、算力需求碎片化、芯片平臺種類多、商業閉環難以實現等難題。云天勵飛新一代DeepEdge10芯片能夠邊緣計算場景的算力多樣化的要求,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DeepEdge10芯片采用國內先進工藝、支持多芯粒擴展的Chiplet技術,可為大模型在邊側推理場景提供充足算力,可以解決大模型應用和部署過程中的各類挑戰,包括基于Transformer結構所帶來的新的神經網絡計算范式以及高帶寬傳輸、分布式并行計算、低精度混合計算需求。
目前DeepEdge10芯片主要適配的合作伙伴包括攝像頭、邊緣計算設備、機器人、汽車智能座艙等行業的客戶,可廣泛應用于數字城市的安防和泛安防領域的各類視頻物聯邊緣計算場景,如智能社區、智慧園區、智能樓宇、智慧工廠的視頻分析和機器視覺,以及各類環境感知、決策控制等機器人和復雜工業控制等領域場景。
今年3月,搭載云天勵飛的自研大模型邊緣訓推芯片DeepEdge10 Max的大模型盒子“深目”AI模盒發布,在DeepEdge10 Max的加持下,“深目”AI模盒可實現算法場景覆蓋超過90%、算法精度超過90%,使用成本降低90%,用戶可以根據自身場景需求,利用大模型能力,訓練出可實戰應用的算法,為大模型落地應用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解決方案。
云天勵飛主要業務收入來自于數字城市產品、人居生活產品以及芯片產品的銷售,根據今年2月發布的云天勵飛2023年年度業績快報公告中也可以看出,2023 年末,公司總資產同比增長 199.99%,進入發展“快車道”。隨著DeepEdge10的投入商用,一系列新AI業務的落地,云天勵飛將在人工智能賽道上發揮出自有的獨特優勢,高效賦能各類邊緣計算、大模型系統解決方案和應用場景。
為城市發展注入AI靈魂
除了新一代邊緣計算芯片DeepEdge10,云天勵飛在大模型研發方面也備受矚目。7月,云天勵飛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披露了“云天天書”大模型的最新動態,據介紹,“云天天書”基礎大模型架構包含三個層級: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場景大模型,能為千行百業賦能。
“云天天書”大模型目前已在政務咨詢服務系統投入應用,并在政務領域展開更多探索。通過對海量的政策、法規、辦理流程等文本進行結構化梳理和分析,形成易于查閱的知識庫;幫助服務人員快速查詢和獲取準確的信息,減少查閱時間,提高政務服務工作效率。這一“大模型政務咨詢服務系統”還入選了中國信通院《通用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案例集》。云天天書大模型已經在政務、交通、警務、企業辦公等領域探索落地,并通過收購進軍智能穿戴領域,探索大模型在 C端應用場景。未來,云天勵飛將持續探索大模型的落地應用方案,讓大模型真正地可用、好用。
云天勵飛對城市智能化的愿景不止于此,“1+1+N”自進化城市智能體是公司極具建設性的實踐框架,即建設1張感知網絡、1個城市超腦、N個智慧應用,積極布局自學習、自進化的數字城市智能協同發展生態聯盟,不斷推動人工智能迭代進步。該實踐框架得到了全國多個城市的認可,深圳市連續3年將“鵬城自進化智能體”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云天勵飛計劃繼續和政府和企業展開合作,不斷為自進化城市智能體建設貢獻力量。
廣受好評的場景應用、前景無限的技術支持,以及團隊堅韌不拔的創業決心讓云天勵飛得到了政府單位的青睞。云天勵飛多次受邀參與人工智能國家級行業標準的制定,范圍涉及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識別、芯片等多個領域。此外,云天勵飛先后獲得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三大部委人工智能專項,三度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并在短短三年內兩次實現了國家、省、市級專利獎“大滿貫”。
創新驅動 自主研發建設智慧中國
作為研發導向型企業,云天勵飛重視技術層面的開發,光2023年前三季度在研發投入金額就達2.07億元,占前三季2.27億營收的91.12%。研發為公司贏得了聲譽,也吸引到更多資本市場的青睞。
2023年4月,云天勵飛作為深圳首家人工智能企業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根據公司招股招股書顯示,下一階段仍然將圍繞主營業務深入研發,具體涉及城市AI計算中樞及智慧應用研發項目,面向場景的下一代AI技術研發項目,基于神經網絡處理器的視覺計算AI芯片項目,以及多模態通用大模型等。在自研技術上精益求精的同時,云天勵飛還將和華為、阿里等互聯網巨頭合作,打通大模型生態圈,共同推進中國通用型人工智能的發展。
云天勵飛在AI大模型領域擁有極強的算法研發實力和豐富的項目落地經驗,為了更好地滿足新AI時代的市場需求,未來,云天勵飛將繼續走自主研發的道路,用更先進的技術、更高效的方案、更好用的產品,為各行業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