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湖北省標準化學會、武漢市軟件行業協會和武漢斗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修訂并發布了最新版《網絡直播平臺管理規范》。

公開資料顯示,《網絡直播平臺管理規范》于2019年1月28日首次正式發布并實施,作為中國直播行業首批網絡直播標準一直沿用至今。本次修訂進一步完善了“網絡直播團體系列標準”中的諸多細節,強化了標準下的安全性。
據介紹,新規范由武漢斗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湖北省標準化學會、武漢市軟件行業協會聯合組織了武漢市新媒體行業協會、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光谷標準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標準化與質量研究院等11家單位共同編制。專家組對標準具體內容反復進行修訂和完善,整個編制過程歷時超過一年。
其中,新規范對直播平臺的功能、性能、管理、安全均作出了要求,涉及了賬號管理、直播內容保存、用戶管理、主播監控、平臺運維管理、數據安全、環境安全、網絡安全等多方面內容。比如,用戶可舉報違規賬號,接到舉報后90秒內,平臺應對違規賬號進行強制修改頭像、禁言、封號等處理措施。
此外,新規范重點修改了平臺對賬號監管的要求,并且構建了直播行業首個標準必要專利,大大增強了平臺賬號的安全性。
隨著移動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的迭代升級,網絡直播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但平臺良莠不齊、標準模糊不定等問題,都在制約網絡直播行業健康發展。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0-2021年中國在線直播行業年度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整體在線直播用戶規模達5.87億人,直播相關企業超8.1萬家,其中新增直播相關企業超6.5萬家,約為2019年全年新增數量的10倍。面對如此巨大的產業,《網絡直播平臺管理規范》提出的各類網絡直播標準無疑對推動網絡直播行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具有重要意義。
斗魚相關負責人表示,斗魚提出設立“網絡直播團體系列標準”正是為了讓直播行業能夠規范化、健康化的發展,而本次構建的標準必要專利,正是斗魚在直播安全領域長期積累的產物,在整個直播行業都處于領先地位,亦是直播行業的首個標準必要專利。
據悉,新發布的《網絡直播平臺管理規范》已于7月8日正式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