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1日,2021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大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舉行,國務院參事、CAAI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李國杰,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黨委副書記王曉楠,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能學院院長文繼榮等全國著名中小學校長、人工智能專家、教育專家、一線教師以及科技教育從業者出席會議,聚焦“智能時代的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主題進行交流探討。核桃編程創始人兼CEO曾鵬軒受邀出席,并就《人工智能的“底層架構”:青少年科技素質普惠》進行主題分享。
自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到2016年AlphaGo打敗李世石,人類正式進入人工智能元年,再到2017年至今大量人工智能應用落地……人工智能經歷了跨越式的發展。縱觀歷史發展,人類文明之所以能夠進化的如此之快,主要在于人類會使用工具,語言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同時也是一種符號,人類利用符號對整個世界進行推演,而編程語言則是面向AI時代的符號體系。
編程語言不僅是人與計算機、人工智能溝通的橋梁,還可以極大的提升青少年的邏輯思維能力。核桃編程創始人兼CEO曾鵬軒介紹道:“與其他學科相比,編程學習不存在對和錯的概念,只區分為做完和沒做完,當程序會執行錯誤時,需要你不斷去解決這個問題。青少年在不斷試錯、迭代代碼的過程中,會養成不怕挫折的習慣,凡事愿意多思考。同時,計算機會給到即時的判斷反饋,青少年可以基于反饋迅速反思和自查,長此以往就會養成善于復盤總結的習慣,思維能力也會變得越來越縝密。”
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范圍都在釋放對青少年編程教育普及非常積極的政策信號,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8年版)》落地,浙江省、江蘇省、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等大量省市將編程課程作為中小學的選修課程或考試范疇。但師資匱乏仍是青少年編程教育普及的阻礙之一。
“AI是規模化因材施教與教育均衡發展的最優解之一”,曾鵬軒指出:“核桃編程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降低了少兒編程對師資資源的過度依賴,利用AI老師輔助真人老師完成教學,從根本上解決了優質教育普惠的人力門檻和成本門檻。同時,基于人工智能技術,我們打造了AI書童系統、AI老師系統、智能教學系統和智能師訓系統。”
打破教育資源地域不均衡的瓶頸,以科技創新發展更加公平、高質量的教育該成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目標,核桃編程作為一家專注提升青少年素質的科技公司,長期致力于打造普惠化素質教育,始終秉持“讓每個孩子愛學習、會學習,讓優質的教育觸手可及”的使命,堅持以科技手段促進編程教育,通過創新的AI人機雙師教學模式,實現規模化因材施教,自成立以來已幫助超過 320 萬付費用戶鍛煉編程技能,其中40%的用戶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同時2020年國賽獲獎用戶超過3萬人。
據悉,“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大會”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2019年主辦發起,旨在促進搭建人工智能與中小學教育的橋梁、打造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高端交流平臺,加快推動我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落地。本次大會在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指導下,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小學工作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聯合承辦,未來基因、科大訊飛和核桃編程共同協辦。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是我國智能科學技術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學會。經此次大會選舉,核桃編程創始人兼CEO曾鵬軒被選為CAAI中小學工委會委員兼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