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企業加速涌現,是中國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近日,長城戰略咨詢發布《2021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北京以117家的數量占據首位優勢。在本次上榜企業中,有分布在數字醫療的數坤科技、博雅輯因、賽賦醫藥、企業數字服務的推想科技、人工智能的極米科技、鎂伽以及濤思數據、航空航天的九天微星、航天馭星和千乘探索等。記者發現,雖然以上企業發展路徑及所處賽道各有不同,但其背后都有地方政府引導基金的身影,據不完全統計僅昌發展投資企業登錄榜該榜單的就有近30家。
地方經濟發展往往與實體產業發展息息相關,當政策優惠、產業配套成了基礎標配,政府引導基金就躍升為資源競爭中的關鍵砝碼。以昌平區為例,2016年相繼設立北京昌平中小微企業雙創發展基金、北京昌平中小企業成長投資基金、北京市產融合創基金三支母基金,由昌發展實際管理,僅5年時間實現參股基金規模超200億元,投資項目近1000個,項目估值逾8000億元,超百家企業獲得后續融資且估值持續上升。除涌現一批獨角獸企業外,投資項目諾誠健華、愛博醫療、泛生子、小牛電動、理想汽車、普門科技、億華通等紛紛上市。
當好區域產業“探測器”
作為政府引導基金,昌發展資本兼具政府和市場屬性。專注幫助區域做產業增量,同時充分調動當地政府資源、本地優質項目資源,助推政府和市場實現和諧“共生”。尤其是在三城一區、兩區建設的整體規劃下,依托昌平區生命谷、北生所等醫療健康資源,昌平醫療健康產業優勢凸顯,更有利于母基金去優化投資組合、培育重點行業。截至目前,昌發展已投資醫藥健康企業260余家次,投資金額超百億,包括國家一類原創新藥、基因編輯技術平臺、第三代基因測序平臺、醫療健康大數據、醫療服務、高端器械等多個前沿醫療細分行業。
記者了解到,醫藥健康僅是昌發展投資布局的冰山一角,通過廣泛接洽資源,昌發展陸續和如真格基金、梅花創投、華蓋資本、弘暉資本、水木創投、君聯資本等業內市場化、專業化的知名投資管理機構,圍繞智能制造、信息技術、新能源等各個昌平區重點產業方向去廣泛鏈接資源,同時利用各自的專長幫助政府識別優質項目,當好區域產業的“探測器”。
找到政府引導基金“平衡點”
昌平區基金體系搭建的初衷就是扶植中小企業,但往往早期項目對于投資人要求更高,需要精準把握行業走向、市場規模、企業競爭優勢。基于此,昌發展更傾向于布局創投基金,間接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同時布局少量偏后期基金,實現大中小項目充分融通。
有清晰的認知才能保障資金安全并形成精準助力。在風控方面,昌發展最大程度保證資金安全,包括充分的盡調、嚴格的審批和決策流程,以及明確的投后管理辦法。同時組建市場化團隊、采取“守正+出奇”策略,推動政府與市場有機結合。此外,通過對自有基金的運作,去廣泛的募集社會資本,去年設立的“知衡”直投基金已經投出17個高成長項目,包括3個上市企業。
緊抓“后工業化時代”的風口
從母基金整個行業發展來說,投資機會更多是受益于中國的整體向上發展的紅利,昌發展一直關注大健康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硬科技等中國行業發展潮流趨勢。從目前的基金配置及投資領域來說,醫藥健康行業占60%,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占35%,文化創新占5%。
為更好適應北京市“三城一區”高精尖產業布局、昌平區兩區建設等發展變化,昌發展對原母基金體系進行升級,重點支持醫藥健康產業的創新生物醫藥領域、IVD體外診斷領域、CRO新藥服務領域,以及“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科技、人工智能與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軍工與半導體為代表的智能制造、美妝為代表的新消費等領域。同時,在行投資周期上找到短、中、長期的基金,著重關注中國投資市場上不斷涌現出來的“黑馬”與“斑馬”。
近年來,我國政府引導基金為地方產業轉型升級、扶持創新創業發揮重大作用。昌平科技產業基金緊隨產業及區域發展大潮,不斷創新發展及運營手段,助力實現科技、資本融通創新,促進資源多向聯動。同時發揮引導屬性,助力區域打造具有強創新能力、高附加值、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更好推動實體產業實體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