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12日消息,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秘書長技術特使辦公室近日聯合發布了一份題為《關注 AI 鴻溝:塑造全球視角下的未來工作》的報告,揭示了人工智能(AI)革命可能對全球經濟發展格局帶來的深遠影響。報告警告,除非采取國際合作行動,否則AI技術的快速發展可能會進一步擴大高收入與低收入國家之間的發展鴻溝。

報告指出,AI正引領全球范圍內的工業革命,為創新和生產力提升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由于投資、應用及普及程度的不均衡,AI技術也在無形中加劇了經濟和社會層面的不平等現象。這種新興的“AI鴻溝”意味著,相較于中低收入國家,高收入國家更有可能從AI技術中獲益,從而進一步拉開發展差距。
據ITBEAR了解,AI技術具有提升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條件的潛力,但基礎設施、技術獲取、優質教育和培訓的不平等分配,可能導致AI技術的采納和應用出現嚴重偏差,進而加劇全球范圍內的發展不平衡。報告強調,高收入國家憑借其資源優勢,能夠充分利用AI技術提高生產力,而發展中國家則可能因數字基礎設施的匱乏而面臨發展瓶頸。
全球每年在提升算力技術上的投資超過3000億美元(約合2.15萬億元人民幣),但這些投資主要集中于高收入國家?;A設施和技能發展方面的差距,使得發展中國家及其本土初創企業在全球競爭中處于極為不利的地位。
報告還特別指出,女性群體,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常見的文職和業務流程外包崗位上的女性員工,最容易受到AI自動化技術的沖擊。盡管如此,研究也表明,盡管自動化可能導致部分工作崗位的減少,但它同時也為工作質量的提升和生產力的增強提供了新的可能。
此外,報告還關注到,發展中國家缺乏國家級科技產業支撐的現狀,導致即使技術工人掌握了AI技能,也只能通過自由職業平臺為其他國家的企業提供服務,這無疑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人才外流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