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電商江湖中,阿里與京東的競爭再度升級,這一次的戰場是香港。十年前,兩大電商巨頭幾乎同時啟動赴美IPO,爭奪“中國電商第一股”的稱號。而今,他們在遠離電商主戰場的香港,再度展開激烈交鋒。
近日,淘寶宣布投入10億元,從10月起推出一項新福利——香港地區滿99元限時包郵,覆蓋全部輕小件商品,試運行三個月。京東則緊隨其后,宣布香港地區用戶可享受自營滿299元免運費送上門服務,覆蓋多品類商品,最快次日達。
兩大電商巨頭的這一波包郵嘗試并非淺嘗輒止,而是被視為未來長期計劃的一部分。在香港本土零售額持續下跌的背景下,兩大內地電商巨頭的加碼布局,或許預示著香港零售生態的深遠變化。不僅消費者感受到了變化,一些跨境電商從業者也表示,在包郵政策實施的短短半個月內,就體會到了顯著的差異。
香港,這個充滿矛盾的地方,一直是跨境電商的潛力市場。人口密集、購買力強,再加上毗鄰深圳等倉儲、物流中心,香港具備成為跨境電商天堂的一切條件。然而,受限于本地發達的線下零售業、海關流程及高人力成本,香港的電商發展并未如預期般繁榮。
根據香港統計處數據,2024年7月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中,網上銷售占比僅為7.8%。相比之下,內地網上實物商品零售額占比已達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7.6%。這也解釋了為何香港消費者對網購的熱情遠不及內地消費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快遞速度太慢且容易丟件。
糟糕的物流體驗嚴重影響了香港電商市場的發展,也讓阿里和京東在香港的競爭焦點轉向了物流。去年雙11前,京東快遞升級了港澳快遞業務,實現了最快四小時送達等服務。物流升級后效果顯著,今年京東“618”期間在港澳地區的銷量同比增長了300%。
面對京東的攻勢,淘寶也迅速回應。去年11月,淘寶香港站推出淘寶Plus服務,為指定商品提供滿額包郵至香港的服務。今年,淘寶進一步擴大了這項服務的范圍,推出了“大服飾包郵”活動。
進入10月,淘寶和京東的物流戰進一步升級。淘寶投入10億元上線“滿99包郵香港”活動,京東則投入15億元推出自營滿299元送貨上門服務。隨著兩家巨頭的香港物流戰愈演愈烈,不少跨境賣家反而受益。
中小型跨境賣家表示,在淘寶、京東的包郵補貼之前,商品運往香港的郵寄成本高昂,導致銷量難以提升。然而,包郵政策實施后,很多原本嫌運費貴、怕麻煩的客戶都開始咨詢下單,賣家們的生意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當然,對于賣家來說,要充分利用這次包郵政策還需要注意一些細節。比如選擇合適的跨境運輸方式、了解取貨方式以及關注活動的時效性。
無論是阿里的宣傳口徑還是京東的后續動作都表明,包郵只是未來“香港電商大戰”的開始。兩家電商巨頭都在努力提升香港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以尋找新的增長點。
在國內業務陷入增長瓶頸時,阿里的國際電商業務卻表現出色。這也促使京東和阿里加速布局海外,而搶占國際化程度高但電商發展水平較低的香港市場則成為了關鍵一步。
然而,香港電商市場的競爭并非易事。除了本地電商平臺如HKTVmall、YOHO友和等外,還有亞馬遜、eBay等國際電商巨頭以及Temu和TikTok shop等新興跨境平臺的競爭。阿里和京東的香港擴張之路將面臨諸多挑戰。
盡管如此,對于無數中小賣家來說,巨頭之爭總是一件好事。包郵、本地退、價格補貼、新客戶嘗鮮都意味著新的收入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