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全球半導體板塊近期遭遇重創,其中ASML的業績更是令市場大跌眼鏡,導致其股價在阿姆斯特丹股市收盤暴跌15.6%,創下自1998年6月以來的最大跌幅,并一度暫停交易。這一跌幅不僅讓ASML市值大幅縮水,也拖累了整個半導體板塊。
費城半導體指數跌幅超過5%,多家芯片巨頭如英偉達、科磊、應用材料、英特格、萊迪思半導體和AMD等均出現大幅下跌。其中,應用材料和泛林集團遭遇了2020年以來最嚴重的跌幅,而KLA公司則出現了近十年來最大的單日跌幅。

芯片行業正經歷一個奇特的不平衡時期。一方面,在人工智能加速器等領域,英偉達等公司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在汽車和工業等其他領域,由于庫存積壓,客戶紛紛削減訂單,導致芯片行業長期低迷。
面對這一困境,多家芯片制造商開始采取措施應對。英特爾通過重組削減開支,推遲了德國和波蘭工廠的計劃建設。而三星電子公司和SK海力士等也在謹慎支出,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ASML的業績下滑主要源于其第3季訂單量僅為市場預期的一半左右,同時該公司還下調了2025年的業績展望。這一情況不僅讓ASML股價大跌,也進一步拖累了全球芯片股的表現。

具體來說,ASML第3季訂單量為26.3億歐元(約28.7億美元),遠低于市場預估的53.9億歐元。同時,該公司還將2025年的銷售總額下調至300億至350億歐元,低于市場預估的358億歐元。明年的毛利率也預計為51%至53%,低于先前公司提供的指引。
ASML表示,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EUV需求時間延后,復蘇速度比預期更慢,這一情況預計將持續到2025年,導致客戶更為謹慎。盡管如此,ASML上季的營收和獲利仍基本上比市場預期好。
這家歐洲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自7月觸及紀錄高點至今已下跌30%,拖累因素包括美國對其在中國的業務施加更多限制,以及整體市場環境的弱勢。盡管中國市場對上季銷售仍貢獻近半,但無法抵擋整體下滑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