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電商行業的風云變幻中,曾經與薇婭、李佳琦并肩作戰的知名網紅張大奕,于一個月前宣布無限期延遲其電商平臺店鋪的新品上架。這一舉動,揭示了電商賣家普遍面臨的困境:高昂的流量成本和日益激烈的競爭。
張大奕在告別信中坦言,“收入不代表利潤”,并指出許多網紅只是表面風光,實則茍延殘喘。同樣,抖音女裝品牌“羅拉密碼”也在5月底宣布停播閉店,其創始人直指昂貴的流量成本為閉店核心原因。
回溯電商歷史,2012年,章燎原創立三只松鼠,并借助電商紅利迅速崛起。然而,自上市次年起,三只松鼠的股價就持續下行,高額的銷售費用侵蝕了利潤。這反映了電商行業的一個普遍問題:流量成本高昂,且轉化效率難以提升。
中小型賣家面臨的問題更為嚴峻。某燈具工廠負責人方瑜表示,現在的推廣費用已高達每天四五百元,幾乎吞噬了她70%的利潤。這種進退兩難的狀態,使得許多中小賣家難以生存。
流量困境不僅影響商家,也波及電商平臺。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平臺均提出為商家減負的“百億減免”措施,但這些只是表面矛盾緩和,無法觸及困境的根本。

流量困境的根源在于用戶對平臺、產品的認知。誰能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誰就會擁有更大的流量。對于工廠賣家來說,他們無需考慮品牌建設成本,可以給出極具吸引力的價格。然而,高昂的流量費用卻成為他們難以逾越的障礙。
在電商行業的流量困局中,尋找新的出路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無論是商家還是平臺,都需要重新審視流量分配的邏輯,尋找更為合理、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