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國慶假期期間,OpenAI并未停歇,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其中,協作平臺Canvas的亮相尤為引人注目。Canvas基于GPT-4o框架,專為ChatGPT用戶打造,提供獨立的協作空間,旨在滿足文案創作、程序編寫及跨領域合作等多樣化需求。目前,Canvas正處于測試階段,已向ChatGPT Plus和Team用戶開放,并將于下周向企業版和教育版用戶開放。OpenAI計劃在測試結束后,向所有ChatGPT用戶開放Canvas。
與此同時,OpenAI宣布成功完成了66億美元的融資,這一數字刷新了全球創業公司單輪融資規模的紀錄,使其估值躍升至157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大獨角獸。此輪融資吸引了微軟、英偉達、軟銀等科技巨頭的投資,彰顯了投資者對OpenAI未來發展前景的濃厚興趣。然而,這一消息卻引發了OpenAI前聯合創始人、現任x.AI CEO馬斯克的強烈不滿,他在社交平臺上斥責OpenAI為“Evil”。
馬斯克的不滿源于OpenAI在融資過程中向投資者提出的“排他性”請求,即不要向包括Anthropic、馬斯克的xAI在內的五家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提供資金。盡管這一請求并不具備法律約束力,但仍引起了這些公司的不滿。回溯歷史,OpenAI與馬斯克的淵源可追溯至2015年,當時OpenAI作為一家致力于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非營利組織由馬斯克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創業者共同創立。
然而,2018年馬斯克因對OpenAI的進展不滿而提出全權掌管公司,卻遭到了拒絕,最終與OpenAI分道揚鑣。馬斯克的離開導致OpenAI面臨資金壓力,進而轉向營利性實體。此后,馬斯克多次公開表示對OpenAI的轉變不滿,指責其背離了非營利性的初衷。2023年,馬斯克成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公司xAI,正式與OpenAI展開競爭。
OpenAI的商業化探索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盡管推出了多種商業化產品和服務,并取得了顯著的營收增長,但內部分歧和高層人事變動一直困擾著其發展。今年9月末,OpenAI再次遭遇高層人事巨變,首席技術官、首席研究官及研究副總裁相繼離職。據統計,OpenAI今年已有11位高管相繼離職。面對內部治理和溝通方面的問題,OpenAI正在謀劃對其核心業務進行重組,計劃轉變為一家營利性公益企業。
在商業化方面,OpenAI取得了顯著進展,推出了多種收費服務,并與微軟等合作伙伴展開了深度合作。然而,其商業化進程也并非一帆風順。GPT Store的發布遭遇波折,貨幣化政策模糊不清,導致創作者缺乏動力構建高質量應用。同時,在技術方面,雖然OpenAI發布了多款新模型,但備受期待的下一代基礎模型GPT-5的上線時間仍遙遙無期。
在追求AGI夢想的同時,OpenAI也不得不面對商業化的現實和投資者的壓力。如何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將是OpenAI未來發展的重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