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8日消息,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演進中,大模型雖已取得顯著成果,但其高昂的訓練成本、泛化能力限制及對大規模數據的依賴等問題也逐漸凸顯。為應對這些挑戰,業界開始探索更高效、專業且能解決特定問題的新方案,智能體由此嶄露頭角,成為新的關注焦點。
智能體,作為大模型應用的一種主要形態,通過結合特定領域的知識與技能進行訓練優化,展現出在特定任務上更為出色的執行能力和更廣泛的應用潛力。它們能夠在多樣化的場景中自主感知環境、做出決策并執行任務,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和個性化的服務體驗。
近日,螞蟻集團推出了國內首個服務型AI獨立App“支小寶”,該應用基于螞蟻百靈大模型,通過鏈接支付寶生態,提供了包括快速訂票、點餐、打車及查詢附近吃喝玩樂等一站式服務。此外,“支小寶”還配備了場景感知系統,能夠根據用戶的生活習慣和使用場景智能推薦專屬服務。
據ITBEAR了解,智能體在創新服務體驗、提升效率及激發新商機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例如,黃山風景區與支付寶合作打造的“黃山空間智能體”,實現了國內首個“全程AI伴游”景區服務,極大提升了游客的旅游體驗。同時,浙江衛健委聯合支付寶推出的數字健康人“安診兒”,則通過一站式串聯線上服務,為患者提供了更為便捷高效的醫療健康服務。
智能體的快速發展也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大廠們紛紛搶灘智能體生態,推出各自的智能體開發平臺,以支持企業和開發者快速創建和分發智能體。這些平臺不僅提供了豐富的通用能力和自有語料庫,還通過零代碼、低代碼等模式降低了智能體的開發門檻。
專家指出,智能體的發展是一個復雜且多維的過程,需要技術突破、對行業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實踐中的不斷優化和調整。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行業的發展和用戶需求的變化,智能體將繼續進化并適應新的應用場景。
在這個過程中,跨學科合作、持續創新和對應用場景的深入理解將是推動智能體技術發展的關鍵所在。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開發者加入到智能體的創建與應用中,我們有理由相信,智能體將在未來的人工智能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智能體# #人工智能# #大模型# #服務創新# #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