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30日消息,近年來,ESG(環境、社會、治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監管層頻繁發布相關文件,如《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和《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同時,北京、上海、蘇州等地也推出了ESG行動計劃。在此背景下,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啟動了“A股十大熱門行業ESG信披觀察”項目,聯合萬得數據,以ESG相關績效和數據統計為工具,深入分析各行業的ESG信息披露情況,旨在為市場提供更專業、客觀的ESG信披特征和趨勢分析。本文將聚焦預制菜行業。
預制菜行業憑借其便捷、多樣和高效的特點,迅速在餐飲市場嶄露頭角,并吸引了資本市場的關注。據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國酒研究院院長孫寶國近期提出,預制菜行業的穩定發展需要建立優質的原料供應基地,推動關鍵技術創新和設備創新,并創造有利的產業發展環境。這些觀點與ESG理念高度契合。
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根據萬得行業概念劃分,選取了“產業主題類”中的“預制菜”行業進行分析,該行業在2022年和2023年A股共有31只成分股(2021年為29只)。研究綜合了ESG相關報告披露率、碳排放量(范圍一和范圍二)、能源消耗量(標準煤和用電)、研發投入、ESG風險管理等多個維度的數據,并進行了解讀。
北大匯豐商學院管理學教授、創新創業中心執行主任張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預制菜行業除了需要重視研發創新和產品安全外,還應關注食品的營養價值。他認為,如果企業能夠完善管理這三個方面,行業就能重建大眾對其的信心,并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當前,營養膳食、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地方傳統美食文化的市場趨勢,都是行業內企業可以發展核心優勢的機會。
然而,預制菜行業的ESG報告披露情況并不樂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預制菜概念股中僅有約三成的企業披露了能耗數據。同時,近三年來,該行業的ESG相關報告披露率有所波動,2022年為45.16%,同比增長14.13個百分點,但2023年又下降至35.48%。張坤認為,行業需要更加重視并推動更直接、更透明的信息披露方式和標準,以增強ESG報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預制菜行業的能耗與產能直接相關,因此能源和自然資源使用情況是ESG報告中的核心議題之一。數據顯示,近三年來,行業的標準煤平均用量先增后減,2022年為45.06萬噸,同比增加101.56%,而2023年又下降至31.38萬噸,同比下降30.37%。用電方面,行業近三年平均耗電量逐步減少,2023年約為5.95億千瓦時,較2021年減少19.16%。然而,這兩種能耗的披露率均偏低,截至2023年,煤耗情況披露率僅為32.26%,用電量披露率甚至不足三成,僅為25.81%。
在碳排放方面,盡管近三年來披露該數據的企業有所增多,從10.34%上升到19.35%,但仍處于較低水平。張坤表示,預制菜行業可以考慮逐步推動低碳轉型,包括采用可再生能源、進行能源設備改造,以達到產能與排放的脫鉤。他認為,現在有些創新企業已經對能源設備改造有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后續可能需要更多的政策引導和市場助推能源優化。
對于預制菜行業來說,研發創新是核心競爭力之一。然而,數據顯示,近三年來,行業的平均研發投入逐年略有減少,從2021年的7800萬元下降到2023年的7329萬元,總體下降了6%。張坤強調,除了研發創新和產品安全外,行業還需要重視食品的營養價值,以重建大眾對行業的信心并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