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9日消息,西安,這座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人文風貌以及雄厚的資源與經濟實力,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推動了區域的互聯互通,還加強了經貿合作,促進了文化交流。2025年,西安將再次迎來盛事——新一屆歐亞經濟論壇的舉辦,旨在打造一個更高能級的開放平臺。為此,9月25日,歐亞經濟論壇秘書處在西安主辦了一場智庫會議,眾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歐亞經濟論壇的未來發展及2025年論壇的框架設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王永中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西安作為歐亞經濟論壇的舉辦地,凸顯了其作為連接內陸與歐亞地區的前沿高地和重要門戶的戰略地位。他認為,論壇的持續舉辦將進一步提升西安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形成品牌效應,助力西安向地區性國際中心城市乃至國際性大都市邁進。
談及“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1年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風向變化及風險應對,王永中分析指出,“一帶一路”新周期將以盤活存量為主,提高投資存量項目的運營效率,同時全面審慎評估新增投資項目的發展前景與經濟回報。未來,企業海外投資將更注重拓展“小而美”的項目,聚焦可再生資源、綠色投資等領域。
西安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機遇不容忽視。作為歐亞經濟論壇的舉辦地,西安不僅地理位置優越,連接歐亞、承東啟西、溝通南北,而且資源豐富,擁有眾多能源和農業領域的企業,同時人才優勢明顯,高校眾多,科技資源和人才儲備豐富。這些優勢使得西安在推動陜西乃至整個西北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帶動作用。
多位專家在會議中提出,西安舉辦歐亞論壇具有雙向賦能的積極價值。王永中進一步分析指出,論壇的持續舉辦將提升西安的國際知名度與美譽度,推動其向國際化大都市邁進。在論壇舉辦期間,西安邀請國家政要、國際組織代表、大型企業負責人及專家學者等齊聚一堂,進行交流與合作洽談,這有助于在政策端提供深化溝通的通道,推動學術交流,凸顯西安高校云集的優勢,并為企業交流合作、尋找商機、互通信息提供近距離接洽的平臺。
回顧“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11年歷程,中國已與150多個共建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開展了數千個務實合作項目,全方位推進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尤其是中國企業以多重投資方式“走出去”,并繼續穩步推進。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到179.4億美元,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698.8億美元,新簽合同額1101.1億美元,同比均有顯著增長。
王永中介紹,早期海外投資主要由國有大型企業參與,布局大型基建工程。然而,這一路徑也存在弊端,如民營企業參與度較低,部分國家在經歷疫情沖擊后面臨償還貸款能力不足的問題。因此,新的周期將注重提高存量項目的投資效率,審慎評估新增項目的投資效益,并做好科學、嚴格的審批和盡職調查。
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走出去的企業必須直面投資、經營、地緣政治、自然、匯率等方面的潛在風險,積極應對以抓住海外機遇,實現可持續布局。歷經11年的發展與經驗積累,未來中國企業將更偏好“小而美”的項目,如可再生資源等投資量小、見效快的項目,這也有利于提高民營企業的參與度。同時,西安在資源稟賦上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可再生能源、數字經濟、綠色科技、農產品等領域的合作將逐步深化。
西安,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優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新一屆歐亞經濟論壇的臨近,西安將再次向世界展示其作為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的獨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