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3日消息,近期,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了對華301關稅的最終措施,決定提高部分中國商品的關稅。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指出世貿組織早已裁定301關稅違反其規則,而美方非但不糾正,反而進一步加征關稅,無疑是錯上加錯。此舉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做法,不僅嚴重破壞了國際貿易秩序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還未能解決美國的貿易逆差和產業競爭力問題,反而導致美國進口商品價格上升,最終成本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
自2017年以來,美方以“美國優先”為出發點,無視世貿組織規則與成員期待,大肆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貿易霸凌主義,嚴重沖擊了多邊貿易體制,破壞了國際貿易秩序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中國商務部近期發布的《美國履行世貿組織規則義務情況報告》明確指出,美國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擾亂者”,并對美方濫用“301條款”表示嚴重關注。美國政府不顧本國民意,執意加征關稅,此舉不得人心。
據ITBEAR了解,在征詢公眾意見期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收到了1100多條意見,其中不乏反對聲音,多數意見反對加征關稅或申請擴大關稅豁免范圍。技術貿易監管聯盟在提交的意見中表示,額外關稅將提高科技產品的成本和價格,推高美國通脹水平,并使美國企業在與外國供應商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聯盟強調,加征關稅無法解決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雙方應通過政策討論來解決。

專家指出,美國試圖用關稅政策遏制中國產業發展是“短視的”,無法實現重振美國產業的長期目標,更不利于美國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碳排放,這是一種扭曲市場的行為。實際上,美國此舉對當下中國電動車出口的影響不大,因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美國的數量并不大。美國應把重點放在如何提高本土汽車工業的競爭力,而不是給對手設門檻。分析認為,美國依賴關稅這一工具,大肆推行保護主義,給世界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和傷害。
近年來,隨著國際形勢日趨復雜,美國對中國的圍堵和打壓力度不斷增強,這也直接導致中美兩國關系持續緊張。中方明確指出,美方施壓、制裁、孤立、遏制、封鎖的這些手段,都是達不到目的的。美國加征關稅的行為看似是在保護本國產業,但實際上也會給美國自身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加征關稅導致美國消費者購買中國商品的成本增加,推高物價,加劇通貨膨脹壓力。同時,這也可能引發中國的反制措施,導致美國的相關產業受到沖擊。
在全球貿易背景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市場和制造業國家,與150多個國家保持密切合作,經濟崛起的勢頭不可阻擋。中國正借助金磚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等重要機制加速與其他國家的溝通合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也加速降低對美元的依賴,并打擊美元霸權。據觀察者網援引路透社報道,近幾個月以來,盡管巴西玉米收成減少、出口下降,但對玉米進口有巨大需求的中國,卻對美國玉米供應“幾乎沒有表現出任何興趣”。數據顯示,在2023至2024銷售年度,中國在美國玉米出口總量中的占比已大幅下降。在外交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中美間農業貿易難以蓬勃發展,而即將舉行的美國大選預計將進一步影響兩國間貿易。

總體來看,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的行為不僅違反了國際貿易規則,也損害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美國自身的利益。中美之間的貿易關系需要建立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礎上,通過政策對話和協商解決分歧,而不是依賴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做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繁榮。#美國關稅政策# #中美貿易關系#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 #人民幣國際化# #金磚國家與一帶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