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0日消息,近年來,我國初創企業經歷了顯著的變化,尤其是獲得風險投資支持的企業數量呈現出斷崖式下滑。數據顯示,從2018年的高峰51302家,急劇減少到2024年的僅260家,短短六年間跌幅超過九成。
與此同時,初創企業的融資額度也遭受重創,國內儲存類企業在過去兩年內的融資額暴跌了96%。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市場環境的變遷,也折射出全球兩大經濟體間關系變化對企業層面的深遠影響。
據ITBEAR了解,我國在風險投資領域的吸引力正在下降。過去,我國曾是全球僅次于美國的最佳風險投資目的地,但如今隨著外部環境的復雜化,國內各大風險投資機構的業務前景均顯得不容樂觀。
私募股權(PE)和風險投資(VC)機構的存量規模也在持續縮減。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這類機構的數量已連續12個月下降,總數為12384家。此外,今年上半年的境內外企業IPO數量和股權投資額度均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
面對國內投資市場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尋求海外發展。一份最新的白皮書指出,有65%的受訪機構已經設立或計劃設立海外辦公室,這似乎成為了它們在當前環境下的無奈選擇。
風險投資曾經是推動互聯網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今隨著其資金和企業數量的減少,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也在逐漸減弱。與此同時,更多的資金開始流向海外市場,這可能預示著一個大通縮周期的形成。
此外,留學簽證數據的變化也反映出當前國際形勢的復雜性。據美國國務院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向我國學生發放的F類留學簽證數量大幅下降,而同期另一人口大國印度的簽證數量卻大幅增長。這一變化不僅影響了教育領域,也可能對未來的人才流動和國際交流產生深遠影響。
在經貿和投資領域之外,文化交流層面似乎也隱現脫鉤風險。上海美國商會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只有不到半數的美國公司對未來五年在華業務持樂觀態度,這是自1999年以來樂觀情緒最低的一次。同時,盈利的美國公司數量也創下歷史新低。
外商直接投資方面同樣呈現出下滑趨勢。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對華直接投資額較上年下降了14%。除了美聯儲政策因素外,地緣政治的復雜性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歐美商會的調查報告均指出,在華投資的風險與收益比正在發生變化,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考慮將投資轉移到其他地區。
面對當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如何穩定和提升外資營商信心成為了關鍵。這不僅關系到我國的就業環境和經濟發展,更關乎國際關系的穩定與和諧。只有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講好中國故事,才能吸引更多的外資投入并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
#初創企業# #風險投資# #外商直接投資# #留學簽證# #國際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