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5日消息,在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下,電商行業近年來迎來了顯著的發展。品牌規模擴張的同時,其營銷手段也變得愈加多樣化。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不斷進步和新一代消費群體崛起的環境下,直播購物和創新跨界營銷逐漸成為新趨勢。然而,這種快速發展也帶來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
目前,眾多電商平臺均設立了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商家在上線品牌產品時,往往會使用到品牌方的商標、宣傳圖和效果圖等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知識產權侵權。品牌方只需在平臺完成知識產權賬號注冊和資質備案,便可根據侵權鏈接發起投訴,要求下架。但在投訴過程中,品牌方需注意選擇合適的投訴理由和提供完整的投訴材料,否則投訴可能無法通過。
據ITBEAR了解,不少品牌商雖然自身不進行線上銷售,但其線下的經銷商和分銷商卻常在網上進行低價銷售,這對品牌的價格體系構成了沖擊。例如,某知名品牌近期就頻繁遭遇線下經銷商對其在淘寶平臺上的低價銷售行為提出投訴。盡管品牌方已與賣家溝通,但賣家仍堅持通過低價策略吸引流量,導致問題難以解決。
面對這類問題,品牌商需認識到,價格控制不僅是一個過程,更是一個目標,旨在維護品牌的價格體系和銷售渠道穩定。在品牌發展初期,為了迅速提升競爭力和完善線下渠道,品牌商可能對經銷商的終端銷售價格不做過多限制。然而,當品牌具備一定影響力且線下渠道趨于穩定時,就應及時進行價格管控。
品牌商在進行價格控制時,應從源頭抓起,對各個環節的價格進行標準化管理,細化經銷商層級,并系統地進行庫存和銷售管理。同時,他們還可以借助第三方控價公司,利用平臺規則來進行價格管控。例如,通過通知經銷商改價,或對非授權店鋪通過知識產權保護平臺發起投訴處理。
總的來說,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為品牌商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享受市場擴張帶來的紅利的同時,品牌商也需加強對知識產權和價格體系的保護,以確保品牌的長期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