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9日消息,在白酒行業,“狼來了”的呼聲已經回蕩多年,然而當各大酒企半年報凈利潤普遍飄紅時,這一行業依然吸引了眾多目光。近日,“六大酒企半年報凈利潤齊飄紅”的話題更是登上了財經熱搜,然而在這繁榮的背后,卻隱藏著分化與掉隊的現實。眾多近年跨界進入白酒領域的資本,成為了這場分化大潮中的失意者,其中不乏如舍得酒業、巖石股份的上海貴酒、聽花酒背后的青海春天,以及華潤啤酒參與的多個品牌。
自2016年白酒行業復蘇以來,A股白酒板塊熱情高漲,吸引了華潤、復星、綜藝等眾多資本巨頭爭相進入。然而,好景不長,白酒行業迅速進入存量時代,持續的擠壓式增長與結構性繁榮讓跨界白酒品牌的生存空間受到嚴重擠壓。當潮水退去,誰在裸泳便一目了然。
據ITBEAR了解,上海前首富郭廣昌的投資生涯中,白酒板塊占據了重要位置。從青島啤酒、舍得酒業到金徽酒,郭廣昌的投資版圖遍布白酒行業。然而,其中的舍得酒業,盡管在復星的操控下進行了多項戰略調整,但業績卻并未如預期般增長。2023年,舍得酒業收入同比增長16.93%,但歸母凈利潤增速僅為5.09%。到了2024年上半年,公司高端酒、普通酒收入均出現下滑,導致舍得酒業收入同比下降7.28%,歸母凈利潤更是大幅下降35.73%。
舍得酒業的困境并非個例。巖石股份2024年上半年由盈轉虧,預計虧損5500萬元-8250萬元;青海春天則連續第四年虧損;聽花酒在被315曝光后,業績更是雪上加霜。即便是華潤啤酒參與的金沙酒業與金種子酒,也尚未完全走出業務困境。白酒產業的特殊性在于其依賴長時間的品牌與渠道積累,這使得一大批中小型白酒企業在市場出清中悄無聲息地消失。

自2016年至2018年,白酒行業迎來高端化復蘇,吸引了眾多資本跨界進入。然而,好景不長,白酒行業迅速進入縮量時代。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同比下降2.8%,而市場集中度卻持續提升。2015年至2023年,行業CR5從15%提升至40%,CR10從20%提升至50%。在這一背景下,跨界白酒品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跨界資本們試圖通過人事和戰略調整來改寫白酒行業的運行規則,但結局并不如人意。這一批跨界白酒巨頭中,幾乎只有綜藝系的昝圣達和朱偉算得上專業運作,他們整合一批中小酒廠想要復制洋河的成功模式,但這一過程并不容易??偟膩碚f,白酒行業缺的不是投機者,而是具有產業長情與耐心的資本。
展望未來,白酒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假設10年、20年后,白酒市場的核心香型從濃香轉向醬香,市場集中度繼續提升,行業CR10提升至90%以上,CR5提升至70%以上,那么除了貴州茅臺之外,還有哪些品牌能夠穩坐釣魚臺?這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