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7月29日消息,近日,《紐約時報》披露了一項令人震驚的調查結果:美國多家汽車廠商被指涉嫌收集并出售車主的駕駛數據。據悉,這些數據包括車主的駕駛習慣、剎車頻率、加速情況等,而這些信息最終被賣給了數據經紀商,從而對車主的保險費用產生影響。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美國俄勒岡州和馬薩諸塞州的兩位參議員Ron Wyden和Edward J. Markey更是聯名致信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敦促該機構對汽車廠商的數據操作行為進行深入調查。兩位參議員在信中表達了對汽車廠商可能利用降低保險費為誘餌,誘導消費者分享個人駕駛數據,進而將這些數據轉售給第三方以謀取利益的擔憂。
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報告特別指出,現代汽車公司的行為尤為引人注目。該公司被指強制要求所有激活網絡功能的新車用戶加入其駕駛評分計劃,并擅自將這些數據分享給數據公司Verisk。據統計,從2018年至2024年,現代汽車與Verisk共享了高達170萬輛汽車的數據,并因此獲得了超過100萬美元的收入,平均每輛車的數據僅售出61美分。現代汽車在共享這些數據之前,并未征得車主的明確同意。
與此同時,通用汽車和本田也被曝出以“自愿”為名,鼓勵消費者參與其“安全駕駛”計劃,然而這些公司并未明確告知消費者,他們的數據將僅用于保險費用的計算。
面對這一系列的指控,參議員們表示,汽車廠商的這種行為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隱私權,他們強烈要求FTC對相關公司及其高管進行追責。同時,他們也擔憂目前曝光的問題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強調汽車廠商絕不應未經消費者同意就擅自出售其個人數據。
盡管汽車廠商辯稱這些都是“選擇性加入”的項目,但他們并未否認確實存在將數據出售給第三方的行為。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消費者數據正逐漸成為汽車廠商新的利潤增長點。然而,對于這一變化,大多數消費者卻毫不知情。在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保護消費者隱私,無疑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