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6月27日消息,數字人技術的商業化之路目前仍充滿了不確定性與挑戰。近日,騰訊視頻號針對達人直播細則進行了修訂,將“掛機錄播”內容重新定義為“非真實直播”,并明確指出使用插件、AI等工具生成虛擬形象進行直播屬于違規行為。這一舉措無疑給數字人直播帶貨的商業化道路帶來了重大打擊。
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盡管數字人技術在近年來得到了廣泛關注,不少企業和廠商都在積極鼓吹其優越性,如能夠替代真人主播、解放生產力等。然而,在實際應用中,數字人技術仍面臨著技術實力不足、市場接納度低以及合規監管等多重挑戰。尤其是在直播帶貨這一熱門賽道上,數字人的表現更是受到了質疑。

技術層面的問題使得數字人在直播過程中顯得僵硬和不自然,缺乏與觀眾的互動和真實感。以最近出圈的AI劉強東為例,盡管其在外形、動作、聲音等方面都盡可能接近真人,但仍然存在明顯的機械感,難以獲得觀眾的認同和喜愛。此外,數字人主播在直播過程中缺乏真實體驗,其推薦的產品和說辭往往缺乏可信度,容易引發消費者的質疑和反感。
其次,數字人技術的商業化之路還面臨著合規和倫理的挑戰。目前數字人領域缺乏完善的行業規范和法律法規,數字人的一些行為可能會涉及到法律糾紛和社會倫理問題。例如,數字人主播在推銷產品時可能無法提供真實的體驗和評價,容易誤導消費者;同時,一些不法分子還可能利用數字人進行詐騙等違法行為。這些問題都需要得到相關監管機構的關注和解決。

然而,盡管數字人技術的商業化之路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但仍有一些企業和個人在嘗試和探索這一領域。一些比較成熟的數字人IP通過粉絲經濟和虛擬偶像的玩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同時,一些企業也在嘗試將數字人技術應用于其他領域,如教育、娛樂等。這些嘗試和探索無疑為數字人技術的未來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和啟示。
數字人技術的商業化之路仍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只有克服技術、市場和合規等多方面的挑戰和難題,才能真正實現數字人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商業化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