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自動駕駛技術的探索之路上,兩大陣營長期并存:一是特斯拉引領的純視覺路線,依賴攝像頭;另一則是國內車企偏好的激光雷達路線。這兩種路徑的選擇曾引起廣泛討論,特斯拉掌門人馬斯克的“激光雷達僅為愚者之選”言論更是將此爭議推向高潮。
業界對于攝像頭與激光雷達的選擇,核心爭議在于成本與技術成熟度的賽跑。隨著技術進步,攝像頭在算法優化下,不斷縮小與激光雷達的性能差距,尤其在3D感知和暗光環境下的信息捕捉方面。

ISP技術的發展,使得攝像頭在極端光照條件下仍能獲得高質量圖像,同時,基于視覺占用網絡的模型架構,攝像頭也實現了3D圖像處理能力。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純視覺方案的支持者日益增多,特別是在AI賦能、自動駕駛技術邁向端對端應用后,激光雷達的必要性愈發受到質疑。
近期,國內知名汽車制造商小鵬汽車,在其最新款小鵬P7+上做出了重大調整,采用了全新的“鷹眼視覺”智駕方案,徹底摒棄了激光雷達,轉而采用純視覺路線。此舉不僅將高階智能駕駛功能標配化,還實現了算法免費,被視為科技平權的一大步。
小鵬P7+采用的LOFIC技術攝像頭,據稱可成為激光雷達的有效替代品。該技術通過提升每個像素點的光線容納能力,有效避免過曝問題,其感知距離超過200米,接近激光雷達水平。結合AI技術,即便沒有激光雷達,其性能也不落下風。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華為先前推出了基于攝像頭的智能駕駛方案,但其并未完全放棄激光雷達路線,顯示出市場策略的多樣性。
然而,隨著技術進步,馬斯克的觀點似乎正逐步成為現實。當算法優化與技術革新達到一定程度,高昂成本的激光雷達或將成為非必要之選,而低成本、高效能的攝像頭方案將更受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