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當前,中國汽車經銷商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年尤為艱難,這一困境從宏觀行業層面延伸至微觀企業和個人。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今年8月新車市場整體折扣率為17.4%,“價格戰”導致1-8月新車市場累計損失達1380億元。同時,上半年全國有近2000家4S店退網或關閉,接近去年全年退網量。
從經銷商個體的角度看,某汽車4S店從業人員透露,因利潤微薄且遭遇各種扣款,他已選擇退網某銷量靠前的車企品牌。他抱怨稱,經銷商幾乎變成了車企的“員工”,去年他所代理的品牌每家店都虧損了50-100萬元。
經銷商們的普遍困境并非夸大其詞。近年來,經銷商經營受損事件頻發,包括豪車經銷商潤東汽車的破產、浙江中通控股的“跑路”,以及龐大集團的退市。今年上半年,廣東永奧、重慶龍華實業、江蘇森風集團等頭部經銷商也相繼陷入破產困境。
盡管“價格戰”被視為導致經銷商困境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原因。中國汽車市場全產業鏈進入緊張競爭態勢,而許多經銷商未能及時轉型,適應新能源車的市場需求,顯示出其脆弱的抗風險能力和經營弊病。
回顧歷史,中國汽車經銷商曾經歷過暴利時代,但隨著新能源車企的崛起和消費者需求的轉變,經銷商因銷售和售后環節的不透明等問題,逐漸被部分車企“拋棄”。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曾直言不諱地表示,與經銷商合作不會有好結果,許多新勢力車企也采用了直營模式。
實際上,經銷商要想擺脫困境,需整頓業務并完善經營體制。發達國家汽車銷售的利潤中,60%來自于服務領域,而我國大部分汽車經銷商的利潤仍主要依賴于新車銷售。中升控股的財報數據顯示,盡管新車銷售毛利大幅下降,但其售后業務的毛利卻實現了同比增長,顯示出汽車后市場的巨大潛力。
面對經銷商的經營困境,相關部門已開始重視。9月18日,全國工商聯在京組織召開了座談會,多個汽車經銷商代表反映了行業面臨的問題和困境,相關部委的負責同志也作出了積極回應。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呼吁相關部門盡快出臺汽車經銷領域的階段性金融紓困政策措施。
今日,汽車經銷商行業正面臨嚴峻挑戰,但這也促使全行業積極行動起來共同面對。然而,企業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時,也應思考長期主義的價值。畢竟,資本和市場終將對企業的發展策略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