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8日消息,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上海市在充電樁布局方面不斷發力,目前全市充電樁總量已攀升至81.3萬個,其中公共及專用充電樁占比不小,達到19.6萬個。然而,近期不少車主發現,在商場、體育館等公共充電站充電時,滿電后若不及時移車,將面臨一筆不菲的“占位費”。

市民胡先生就曾在周浦萬達廣場的特斯拉超充站遭遇了這樣的情況。他在辦事返回后,因超時11分鐘被收取了35.2元的占位費,這讓他頗感意外。“每分鐘3.2元,如果超時一個小時,費用可能高達好幾百元。”胡先生表示。
事實上,不少新能源車主都有類似的經歷。在車輛即將充滿電時,他們會收到充電運營商的短信提醒,告知超時將產生額外費用。為了避免這筆費用,有些車主甚至選擇守在車內等待。

記者通過走訪發現,多個充電樁品牌均存在收取占位費的現象,但具體的啟收時間、收費標準及是否封頂則各不相同。例如,特斯拉在超時5分鐘后開始收費,高峰時段每分鐘6.4元,低峰時段則減半;而小鵬充電則是在超時半小時后收費,每分鐘1元;小桔充電則相對便宜,半小時后每分鐘僅0.26元,且封頂60元。
對于這樣的收費制度,各充電運營商給出了不同的解釋。小鵬客服表示這是企業規定,而特斯拉客服則強調這是為了提高充電樁的利用率。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如果充電站位于停車位緊張的商場內,提高利用率的目的往往難以實現。
記者還發現,由于掃碼降鎖和插槍充電兩個步驟通常需要通過不同的APP完成,這也給一些車主提供了“鉆空子”的機會。他們選擇只降鎖停車而不充電,從而占用公共充電資源。
針對這一現象,專家建議應制定合理的占位費收費標準,并采用技術手段督促車主提高自覺性。同時,相關部門也應引導企業合理收費,明確公示占位費收取標準,并確保通過合理的價格杠桿使公共充電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也指出,解決這一問題的終極目的并非收取超時占位費,而是應通過技術方法和物業管理等多方面的協作,確保充電車位能夠為真正有充電需求的消費者服務。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 #充電樁# #占位費# #公共資源利用# #價格杠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