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時期“數字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城市業務的發展進入嶄新階段。依托可信安全數字底座,中國電子云在南昌成功實現“一云多芯、多云納管”的創新,憑借領先的架構設計,為“數字新建”項目保駕護航。,然后在項目建設初期也是遇到了諸多挑戰。
“煙囪”遍布
數字新建區縣級業務系統繁雜,分散在不同的環境中,急需構建統一高效的云管平臺,實現IT資源集約高效建設。
數據量龐大,種類多樣
針對全區5大應用場景,需融合處理分析文本、圖像、視頻、GIS等數據信息,這就需要高可用、高可靠、高性能的計算資源服務。
多種云平臺需求
針對業務特點和可信安全要求,需要搭建同時滿足可信云和x86云平臺環境,靈活提供資源給區級政務部門使用。
多云納管,煙囪變云海
為了讓“走散的云”找到“回家的路”,中國電子云構建統一高效的云管平臺,匯集了26個部門、35個業務系統、共1576萬條數據,對全區進行多云納管,實現政務外網、互聯網和專網的數據有效整合,面向全區不同政務部門提供彈性靈活計算資源,滿足高可靠、高可用和高性能,為“數字新建”項目提供新型基礎設施,對加速信息系統服務化進程,提升信息服務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云邊協同,城市有慧眼
在南昌,以業務+數據為核心,通過構建可信安全云平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與南昌市城市大腦形成“云邊”協同格局,為“數字新建”內構“云數智”核心能力。通過匯聚數據,集約建設數據中臺、AI中臺、時空地理平臺、視頻融合平臺等數字賦能引擎,以“城市眼,云共治”為特色的城市治理體系應運而生,支撐起全區5大主題業務域智慧場景應用。
城市眼“火眼金睛”,輕輕一眨便能匯集全區3000多路視頻信息,優選上百個點位進行視頻解析,每天自動發現20多個違規事件,實現主動預測預防預警和實時管控。事件的平均處置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可實現“3分鐘發現,10分鐘到達,半小時處置完成”。在它的幫助下,城市可以7*24小時全時段無人監控,城運中心工作人員只需要復核,人工監控的工作壓力大大減少,案件復發率也得到有效遏制。
目前,中國電子云已成功承建國家管網集團專屬云平臺、長江云通集團云平臺、武漢華中產業云、天津西青數字底座、江西南昌數字新建、四川遂寧政務云、四川德陽智慧城市等項目,在多個城市落地“云數”底座,助力數字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