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4日消息,盡管二季度GMV超過3000億元,但快手電商的增長速度卻遭遇了顯著放緩。
8月20日,快手發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及中期業績報告,顯示總營收同比增長11.6%,達到310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同比增長73.7%,達到46.8億元,這一成績超出了市場的一致預期。然而,財報發布后的次日,快手股價卻大幅下跌,最終以40港元/股收盤,跌幅達9.91%,市值蒸發近200億。
據ITBEAR了解,快手自2021年在港交所上市以來,市值已從1.4萬億下跌至約1800億元,市值蒸發了超過一萬億。資本市場對快手反應的冷淡,主要原因或許在于其電商GMV增幅未達市場預期。快手電商業務曾是其業績的強勁推動力,但隨著電商用戶增長趨于飽和和直播間“去頭部化”趨勢,其GMV增速開始放緩。
快手的營收依然依賴于三大主營業務:線上營銷服務(廣告)、直播和其他服務(含電商),分別貢獻了175.2億、93億和41.6億的營收,占比分別為56.5%、30.0%和13.5%。電商業務的發展尤其推動了線上營銷服務和其他服務的增長。
作為快手未來增長的重要引擎和商業生態的中心,電商業務在2023年助力快手月活躍用戶突破7億,電商總GMV超過1.18萬億,成為第五家電商業務年GMV破萬億的中國公司。盡管用戶基數龐大,但快手電商的GMV增速已從2022年第二季度的31.5%和2023年第二季度的38.9%,下降至2024年第二季度的15%。
這一增速下滑的趨勢并非快手獨有。據《晚點LatePost》報道,抖音電商和拼多多也面臨相似的挑戰,GMV增速均出現放緩。這表明,整個電商行業都在面對消費市場疲軟和競爭加劇的困境。
面對這一挑戰,快手CEO程一笑表示,下半年將繼續大力發展內容電商和社交電商,聚焦直播間和短視頻的核心價值,同時穩步建設泛貨架場景,以提升用戶頻次和建立用戶心智。
在電商策略上,快手正在積極探索新的增長點。泛貨架作為直播電商內容場的重要補充,包括推薦、商城、搜索和店鋪等多個場景,正在成為快手電商增長的新引擎。2024年二季度,泛貨架場域GMV已經占快手電商總GMV的25%以上,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除了電商業務,快手還在短劇和本地生活等創新業務上尋求新的商業化機會。短劇方面,快手短劇的日活消費用戶已突破3億,付費短劇行業興起后,快手為付費短劇打造了基于服務號的Native原生鏈路,降低了傳統廣告對用戶的打擾,提升了商家經營和轉化的效率。
在本地生活方面,快手利用7億用戶的消費升級和消費結構轉型的風口,激發用戶對“附近”的需求,為商家帶來新增量。快手與美團也在7月升級了雙方的戰略合作,覆蓋全國“百城萬店”。
展望未來,快手電商的持續發展潛力值得期待。以用戶為先作為核心戰略,其內容生態與商業生態將不斷拓展出新的空間,為快手的長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