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3日消息,近年來,美國經濟的復雜性和挑戰日益凸顯,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作為國際主要結算貨幣,美元的地位及其政策調整對全球經濟具有深遠影響。美國經濟的起伏不僅牽動著國內財政和債務的敏感神經,也對國際經濟秩序產生連鎖反應。
回顧上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鞏固了美元的國際地位。然而,進入新世紀后,一些深層次的經濟問題開始浮現,如財政赤字的膨脹、國債規模的擴大、貿易順差的失衡以及制造業的持續流失,這些都預示著美國經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據ITBEAR了解,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美國經濟造成了重創,美聯儲不得不推出大規模的量化寬松政策,通過超低利率和無限制印鈔來刺激實體經濟。然而,當通貨膨脹成為新的威脅時,美聯儲又不得不加息,試圖維護美元的國際地位。這一系列的政策調整反映了美國經濟決策的復雜性和艱難性。

面對經濟的下行壓力,美聯儲是否降息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理論上,降息有助于促進企業投資和消費,減輕政府債務負擔。然而,這一決策并非易事,需要權衡多方面的因素。
美國的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已經攀升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23年底,美國國債總額已超過31萬億美元,相當于GDP的130%。如此高的債務壓力無疑是一個沉重的包袱,對美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還只是冰山一角。由于美國政府開支持續擴張,赤字在未來幾年還將持續增加。預計到2030年,美國國債總額將達到驚人的40萬億美元。這意味著屆時美國將不得不拿出GDP的40%用于償還債務利息,這無疑將進一步加劇政府的財政壓力。

如果美聯儲降息,將極大地加重政府的債務成本,甚至可能引發債務危機。因此,美聯儲在做出決策時必須三思而行,充分考慮降息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
美元的國際地位也是美聯儲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過去幾十年,由于美國經濟的實力,美元作為全球主要結算貨幣的地位得到了鞏固。然而,如果美聯儲大幅降息,美元將面臨貶值的風險,從而可能動搖其國際地位。這對于美國來說絕非一個樂觀的前景,因為美元的“央行貨幣”地位是美國影響力的重要體現。
既然降息風險如此之大,那么美聯儲是否還有其他選擇呢?事實上,近年來美國的經濟增長一直低迷。2022年美國GDP同比增長僅為2.1%,而2023年的增長率預計將進一步下降到1%左右。在這種狀況下,為了提振經濟,美聯儲別無選擇,只能采取放松貨幣政策的做法。

然而,這種傳統的“量化寬松”做法也給美國經濟帶來了新的隱患。大規模印鈔導致的通貨膨脹風險日益嚴重。2022年美國通脹率曾一度高達9.1%,創下40年來的新高。高通脹不僅加重了普通民眾的生活負擔,也進一步增加了政府的財政赤字。
面對如此艱難的困境,美國政府別無他法,只能選擇對外轉嫁危機。近年來,美國對俄羅斯、伊朗等國家的制裁越發嚴厲,對中國的貿易戰也是如此。美國不惜攤牌,運用了貿易戰、技術封鎖、金融制裁等手段,意圖強行維系其獨享優勢的世界經濟秩序。
這種做法某種程度上發揮了一些作用,通過興師動眾,美國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危機,緩解了內憂外患。然而,這種做法也加劇了世界經濟的動蕩和分裂,為全球經濟的復蘇蒙上了陰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