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4日消息,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實物質基石與政治支柱,被譽為經濟領域的“頂梁柱”。自新中國成立75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國有企業歷經風雨,改革創新,不斷創造佳績,為推動國家經濟社會進步、科技進步、國防實力提升以及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步入新時代,國有企業肩負重任,堅定高質量發展道路,強化核心功能與競爭力,致力于為民族復興和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國有企業不僅是國家經濟的中流砥柱,更是國家命運與企業發展的緊密相連的象征。以中國一汽為例,從零基礎起步,到如今第900萬輛解放牌卡車下線,這一歷程不僅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也深刻反映了國有企業與國家共同成長的歷程。2024年7月16日,中國一汽第6000萬輛汽車暨第900萬輛解放牌卡車駛下生產線,標志著又一個里程碑的達成。
據ITBEAR了解,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發展工業成為首要任務。從第一輛解放牌卡車、第一臺“東方紅”拖拉機,到大慶油田擺脫“貧油”帽子,鞍鋼研發“爭氣鋼”,一批國有企業在新中國的基礎上起步,創造了眾多“新中國第一”,拉開了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序幕。改革開放后,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探索,逐步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建立。
進入新時代,國有企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企業改革取得了全局性、轉折性的重大變化。從1952年的利潤總額28.2億元、固定資產原值149億元,到2023年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317.1萬億元、利潤總額4.5萬億元,國有企業規模實力與質量效益顯著提升。
國有企業不僅在經濟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更在公共服務與應急能力建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國有企業提供了全國幾乎所有的原油產量、全部的電網覆蓋、97%的天然氣供應量,并建成運營覆蓋全國的基礎電信網絡。自2013年以來,中央企業累計上繳稅費超20萬億元,上交國有資本收益1.5萬億元,向社保基金劃轉國有資本1.2萬億元,彰顯了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
在科技創新方面,國有企業同樣展現出強大的實力。C919國產大飛機首次飛抵拉薩、深中通道正式通車、嫦娥六號實現月球背面采樣返回等一系列“大國重器”的涌現,彰顯了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的科技創新“硬核”實力。國有企業把科技創新作為首要任務,堅持創新驅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國企改革不斷深化,從放權讓利、轉換經營機制到推行股份制改革、探索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逐步與市場經濟深度融合,并在競爭中不斷壯大。進入新時代,國有企業全面落實國企改革“1+N”文件體系,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與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完善,布局結構持續優化,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協同發展,共同推動經濟社會的進步。
展望未來,國有企業將繼續深化改革,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進改革,履行新責任新使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國有企業的發展不僅關乎經濟,更關乎國家的命運與人民的福祉,它們將繼續在新時代的征程上闊步前行。
關鍵詞:#國有企業# #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 #國企改革# #民族復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