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18日消息,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日益火熱,智能駕駛技術已成為各大車企競相追逐的焦點。近日,多位業內高管指出,2025年將是非高階智駕車淘汰的起點,無智駕功能的車將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這一觀點引發了廣泛關注,也預示著智能駕駛技術將迎來更為激烈的競爭和洗牌。

在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上,全棧自研已成為行業趨勢。然而,全棧自研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極越汽車CEO夏一平表示,沒有500億的投入很難做好智能駕駛。理想汽車智能駕駛研發副總裁郎咸朋也強調,算力和數據是智能駕駛研發的核心競爭要素,需要巨大的資源投入。
據ITBEAR了解,端到端自動駕駛技術作為當前最熱門的技術概念之一,正受到越來越多新能源車企的青睞。該技術路線涉及算力、算法、數據等多維度競爭,對車企的綜合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搶占先機,各大車企紛紛加大研發投入,擴建研發團隊,以期在智能駕駛領域取得突破。
隨著端到端技術的不斷落地,新能源車企之間的競爭也日益加劇。從“國內首個量產上車”到“業內首個應用端到端技術的AEB”,各家車企都在爭相展示自己的技術成果。然而,這些成果背后的巨額投資也讓人不禁感嘆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之難。

隨著端到端競賽的深入進行,誰將率先開啟L4商業化的第二個成長曲線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信達證券研報認為,智能駕駛算法層面逐漸收斂至端到端架構后將更加考驗車企的數據和算力實力。在這場競爭中頭部車企或供應商有望憑借更優的數據和更強的算力脫穎而出進一步加強其市場地位。
總之,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是一場資金、人才和技術的綜合較量。在這場競賽中誰能穩站第一梯隊將取決于其在算力、算法和數據等多方面的綜合實力表現。隨著比賽的深入進行我們期待看到更多精彩的技術成果和市場表現。
#智能駕駛# #新能源車企# #全棧自研# #端到端技術# #L4商業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