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12日消息,近期,國內一項重要政策文件在推動交通運輸綠色轉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強調了對低碳交通運輸工具的推廣與應用。
根據政策內容,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計劃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全面實現電動化替代。同時,政策還鼓勵船舶、航空器以及非道路移動機械等采用更為清潔的動力源,加速淘汰老舊運輸工具,并積極推進零排放貨運。此外,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研發與應用也將得到加強,鼓勵凈零排放船用燃料的研發與生產。
據ITBEAR了解,該政策設定了明確的目標:到2030年,營運交通工具的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相較于2020年需下降約9.5%。而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將占據新銷售車輛市場的主流地位。
此前,相關報道已指出燃油車排放的尾氣是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以北京為例,最新一輪細顆粒物(PM2.5)來源解析報告顯示,移動源是本地排放污染的主要貢獻者,占比高達46%,其中柴油車與汽油車的排放占據主導地位。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北京市的汽車保有量已超過640萬輛。全市人均小客車保有量是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的1.5倍左右,而核心區的人均機動車保有量更是東京、倫敦等國際大都市的兩倍有余,這一數據是在堅持執行小客車指標調控政策、小汽車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得出的。
環保專家通過實例說明了新能源汽車在減少排放方面的顯著優勢:假設一輛燃油小汽車一年行駛1.1萬公里,將消耗約1噸燃油,并排放約2.5噸二氧化碳;而若換成新能源車,則至少能減少1.5噸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顆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方面,新能源車更是展現出“零排放”的明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