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達到909萬人,同比增加了35萬,創歷史新高。另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1中國就業形勢及職業發展前景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自2021年春節后,企業招聘職位數與求職者的簡歷投遞量分別同比增長了223.7%、235%。
Z世代已來,企業該如何接招?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個十年,Z世代開始大批量涌入職場,他們誕生于數字時代,多元的信息接收渠道讓他們對世界有著更為立體的看法,尤其是在職場上。他們自主獨立愛表達,對自我有著明確的認知與規劃,同時更加注重自身感受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為了應對這些“挑剔”的候選人,企業要更加關注候選人在校招各個環節中的體驗,持續打造有溫度的品牌形象。同時,企業還要在校招中以愿景牽引出同行者,提供系統化的培養計劃,發揮個人價值以匹配畢業生的期望。此外,為了提升校招生的留存率,即使在候選人接受Offer后也要持續加強雙方聯系,協助候選人解決疑惑,縮短入職時間。
在校招爭奪戰中,招聘平臺的更新換代,評估工具的層出不窮,都大幅推進了校招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成功的校招運營帶來了簡歷數的顯著增長,精準吸引“更對味”的人才是極為重要的。企業和HR越來越將校招生入職后的融入和培養當做新課題研究,甚至將校招生入職后實際展現出的能力和績效表現作為了招聘團隊的績效指標之一。同時,在當前高度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下,較多企業也不再只將校招看做是對特定技能或專業人才的補充,而是結合企業未來業務,提前布局儲備未來可能需要的人才。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興技術不僅為企業的業務模式提升帶來了新的機遇,也為校招工作的開展注入了新的動能。特別是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無接觸招聘迅速普及,成為企業招聘的常規方式。據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調研發現,過去1年有89.1%的企業采用了線上校招方式,僅10.9%的企業仍是全線下開展校招。線上化校招模式不僅為校招效率帶來了顯著的提升,也讓候選人的應聘過程變得更加便捷。
在人才的競爭中,企業要想突出重圍贏在校招,除了要加速步入線上化和數字化的軌道,更要在市場上挑選出最能解決業務痛點的“利器”。
新趨勢下的校招實戰攻略
從候選人到員工,友好的應聘者體驗和好口碑,短期而言可直接提升企業校招的轉化率,長期來講則可有效降低企業的離職率,繼而形成企業非薪酬因素的招聘競爭力。企業在設計和運營招聘體驗時,既要重點運營學生的應聘體驗“關鍵時刻”,即“第一次面試”和“第一天入職”,也要關注求職過程中學生體驗感知的遞進,到流程清晰、減少求職成本、面試官專業度的專業感知,再到企業校招創新和科技范兒、面向求職者的個性化設計的情感感知。根據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對966名企業HR開展的調查發現,“應用數字化方式讓學生應聘過程更便捷”、“關注學生感受,面試后邀請填寫應聘滿意度反饋”和“入職前保溫運營,設計特點活動保持與學生的互動”是HR計劃在今年校招中提升學生體驗的重要方式。
據調查,在今年校招中,超過40%的HR選擇通過“雇主品牌建設與運營”、“社交平臺”、“校企合作”三種方式運營自有渠道,吸引學生的投遞。同時,在面對業務嚴峻挑戰、行業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企業對“高質量人才甄選”也有著愈發迫切的訴求,而招聘科技則為校招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幫助企業踐行更多元化的人才甄選理念,提供更多評估工具和方案選擇。
在招聘過程中產生的數據能一定程度反饋招聘業務的推進情況,可輔助企業及時發現業務推進狀況,同時再結合錄用結果,監測招聘效果,為企業招聘指引出明確的方向。此外,在動輒數萬份簡歷的校招場景下,為了能高效、精準篩選簡歷,校園招聘的AI算法應用而生。企業校招場景下積累的數據較為充足,龐大的候選人信息與錄用結果,可為AI訓練提供充足的數據量。因此,對過往校招數據的分析,也能印證出招聘效率與精準度。據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調研顯示,今年HR對AI技術及AI在校招場景的應用較為感興趣,特別是人崗匹配、簡歷自動篩選、AI人才畫像,而這些技術都是為校招初篩的精準度而設計的,可有效提升HR的篩選效率。
在當下激烈的人才搶奪戰中,我們唯有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開展校招,全面提升學生體驗,同時借助一體化全周期的人力資源數字化管理平臺,才能加強企業與人才的鏈接,實現高質量校園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