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科技
都說 " 窄邊框 + 屏下攝像頭 " 才是真正的全面屏手機,如果說小米 MIX 系列引領了智能手機全面屏設計潮流,那么中興 Axon 20 系列就是全球首款量產型屏下攝像頭手機。
講到屏下攝像頭,其實,一開始是 OPPO 最早向外界展示了搭載這項技術的概念機型,隨后,小米也公開了自己的屏下攝像頭手機。兩者的區別在于 OPPO 一直沒有推出可以正式商用的屏下攝像頭手機,而小米是在近段時間才剛發布了搭載屏下攝像頭技術的手機 MIX 4 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也在最近召開了新品發布會,推出了搭載屏下攝像頭技術的折疊屏手機 Galaxy Z Fold 3。
我們可以看到,安卓陣營這邊已經有多家廠商推出了屏下攝像頭手機,而蘋果一直都沒什么動靜。
不過,網上關于蘋果測試屏下攝像頭技術的消息倒不少,最近又傳出了新消息。據彭博社報道,雖然蘋果在下一代 iPhone 上測試了屏下 Touch ID,但是今年并不會推出相關機型,因為該公司的長期目標是在 iPhone 上實現屏下 Face ID。
該報道指出,未來蘋果將采用兩種方案:1. 蘋果中低端機型采用現有的 Face ID 設計,比如新款 iPhone SE;2. 蘋果會在數字系列的高端機型上采用屏下 Face ID。
真全面屏 iPhone 還要再等等?
說實話,網傳蘋果測試屏下攝像頭的消息已經有好幾年了,蘋果官網也一直沒有做出回應。其實,蘋果沒有推出屏下攝像頭版 iPhone,也可以看作是一件好事。為什么這么說?因為現階段的屏下攝像頭技術可能不夠成熟,實際體驗暫時達不到普通前置攝像頭一樣的效果。
目前,整個行業內只有維信諾一家正式宣布了量產型屏下攝像頭方案,并由中興 Axon 20 系列首發。隨著時間的推移,中興和維信諾在今年共同發布搭載第二代屏下攝像頭方案的 Axon 30 系列。
與中興 Axon 30 屏下攝像頭版不同,小米 MIX 4 的屏下攝像頭是與華星光電聯合研制。雖然兩家方案不同,但是實現原理卻基本相同,都是通過縮小前置攝像頭區域內單個像素點的體積,減少屏幕像素密度,從而讓光線可以透過顯示層照射到前置圖像傳感器上。
從 @請不要叫我評測君的實拍對比圖可以看出,無論是小米還是中興的屏下攝像頭,實拍效果均無法達到普通前置攝像頭的水平。
而三星采用的是自家屏下攝像頭方案。與國產廠商相比,三星屏下攝像頭顯示區域觀感并不是太好,有著肉眼可見的馬賽克效果,同時,實拍表現也很糟糕。
經對比你會發現,安卓廠商的屏下攝像頭方案還有很多問題尚待解決,所以,現階段搭載這項技術的量產機型,帶給用戶體驗并不是很好。
單從技術的角度來看,相比單顆鏡頭放置在屏下,蘋果的屏下 Face ID 實現難度會更大。根據官方 Face ID 組成圖,除了前置鏡頭外,還包括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距離感應器、揚聲器、麥克風以及點陣投影器。
現在的屏下攝像頭技術,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那就是屏下攝像頭與周圍其他顯示區域存在色差。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該顯示區域內的像素排列方式和密度發生了改變。
如果蘋果采用與國產廠商相同的方案,Face ID 區域內的顯示效果可能會變差,同時還無法保證屏下攝像頭的成像質量。至于三星那套方案,更是不可取了。
也就是說,除非蘋果想到了與安卓廠商不同的方案,并解決了目前屏下攝像頭存在的所有問題,不然只會讓產品的體驗大打折扣。因此,蘋果沒有推出屏下攝像頭版 iPhone,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另外,據外媒最新報道,蘋果正在測試升級版 Face ID,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可以與口罩一起使用。下方圖片是知名數碼爆料人 Jon Prosser 查看了大約 75 個原型設備的圖像和視頻后,制作了一張綜合渲染圖。
我們可以看到,位于 iPhone 12 頂部的 Face ID 陣列排序明顯有所不同,比如測試裝置上的攝像頭位于左側,而 iPhone 12 的前置相機位于右側。而且,相比 iPhone 12,測試裝置上的 Face ID 陣列看起來會更加細長。
不過,目前還不清楚升級版 Face ID,是如何識別被口罩遮擋下的人臉信息。如果 iPhone 13 系列搭載了新的 Face ID 技術,那么可以大大增加用戶在疫情外出期間的人臉解鎖 iPhone 屏幕體驗。
此前,為了改善 Face ID 與口罩的使用體驗,蘋果在 iOS 14 中加入了兩項功能:一種是通過 Apple Watch 來解鎖你的 iPhone;另一種則是用戶沒有 Apple Watch 的情況下,當 Face ID 檢測到人臉佩戴口罩時,會立刻彈出鎖屏密碼輸入界面。
雖然蘋果可能不會那么快推出屏下 Face ID 版 iPhone,但是支持口罩解鎖的 Face ID,iPhone 13 系列有一定幾率搭載這項技術,這樣一想,其實也不錯。
蘋果從不靠硬件賣點來換取 iPhone 銷量
其實,哪怕蘋果從未計劃推出搭載屏下攝像頭的 iPhone,也不會給手機銷量帶來太大的影響,iPhone 11 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眾所周知,2018 年,安卓廠商就已經推出了 5G 智能手機,比如華為 Mate 20X 5G、中興 Axon 20 5G。到了 2019 年,更是各大安卓廠商在 5G 智能手機市場 "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 的時刻。而蘋果呢?更像是手機圈的一股清流,當安卓廠商為了布局 5G 市場而互相廝殺時,蘋果卻不慌不忙的推出了一款 4G 手機 iPhone 11。
單從紙面參數來看,iPhone 11 相較于上代幾乎沒有任何亮點,完全可以說是常規升級款。但是這款機型賣得很好,而且還成為了當時最暢銷的智能手機。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Omdia 發布的數據,iPhone 11 以 3770 萬部的銷量位于 2020 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榜的首位。
相比安卓廠商,盡管蘋果晚 1 年入局 5G 手機市場,但是卻獲得了全球用戶認可。市場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統計數據顯示,iPhone 12 在短時間內成為了全球最受歡迎的 5G 手機,市場份額高達 16%。
蘋果就像一個 " 魔術師 ",總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因此,只能說屏下攝像頭有助于 iPhone 銷量的提升。蘋果晚于安卓廠商發布屏下攝像頭版 iPhone,或者從未計劃推出,對 iPhone 的銷量影響都不大。
影響 iPhone 銷量的最大因素還是價格。在 iPhone 11 系列問世之前,蘋果公司可以說是遭遇了滑鐵盧,由于蘋果在產品定價策略上的失誤,一心想要讓 iPhone 走奢侈品的路線,使得 iPhone XS 系列和 iPhone XR 系列銷量直線下滑,后來,蘋果只能通過降價的方式來挽救 iPhone 當時慘淡的銷量。
iPhone 11 之所以能夠成為當時最暢銷的機型,是因為相比 iPhone XR,價格還要便宜 1000 元,重新回到了 5000 元價位段。而 iPhone 12 銷量同樣火爆的原因,5G 只是一方面,另一方是蘋果 " 加量不加價 ",以及通過推出 iPhone 12 mini 來誘導消費者加錢購買 iPhone 12 的策略。
總結
總的來說,屏下攝像頭是廠商們為了創造出手機新賣點,在全面屏設計基礎之上衍生出的一種形態,例如微曲屏、雙曲面屏、瀑布屏等。近些年來,各大廠商都將注意力放在了手機的影像、屏幕和快充上。
但是這些賣點背后卻反應出了整個手機行創新力不足的問題,如果屏下攝像頭技術成熟了,那么未來的手機還會以怎樣的賣點來吸引消費者?而且如今的蘋果也失去了引領整個行業走向的能力,反倒是安卓廠商一直在尋找手機新的突破口。
說實話,屏下攝像頭又能給消費者帶來多少產品體驗的提升?當用戶使用習慣了,不管手機屏幕是怎樣的形態,有劉海也好,沒有也罷,其實影響都不大。那么問題來了,消費者真的需要屏下攝像頭的手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