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卡思數據(ID:caasdata6),作者:卡思數據,授權轉載發布。
離開朱一旦IP后,導演張策又打造了一個“鄉村宇宙”。
“槍在手,跟鵝走!”幾位普通農村大爺大媽,用25分鐘演出了一部鄉土版“史密斯夫婦”,槍炮與農村結合帶來的新鮮感,毫不意外再次擊中了年輕人的興趣點。截至目前,這支名為《婦仇者聯盟》的視頻已獲得860W的播放量,最高登上全站排行第2名,11萬條彈幕刷滿屏幕,顯示出年輕人對這種新潮模式的喜愛。
劇情并不復雜,但足夠跌宕起伏:在發現孫女梅梅被某團伙綁架后,蔭柳村的七姑八姨們端槍架炮,與黑道雇傭兵展開了一場真人槍戰。

這支爆款視頻其實是為經典國民游戲《穿越火線》量身定做的廣告片,其中不僅多處有游戲元素細節,甚至核心設定也基于游戲展開,但廣告片的本質完全沒有影響其受歡迎程度。評論區下,有用戶調侃“甲方撿到寶了”,也有品牌高調刷存在感,實名羨慕“別人家的廣告我看得津津有味”。
不難發現,從中國銀聯《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轉賬》,到五芳齋魔性的《咸鴨蛋廣告新編》,再到如今穿越火線、原神等游戲尋求廣告新思路,品牌們迅速改變了以往“硬植入”的宣傳方式,更加傾向于以各種腦洞大開、不落俗套的廣告靠近年輕人。而從播放、互動量反饋來看,這類創意廣告在年輕人中并不被排斥,甚至一度讓“我在B站看廣告”形成一股潮流。
離開朱一旦IP后,
導演小策將廣告拍成了爆款?
2019年,@導演小策入駐B站的時候,身份還是《朱一旦的枯燥生活》的編劇及導演。時過境遷,再次因作品出圈的張策,靠的是他一手搭建起的“鄉村宇宙”。
“蔭柳村”的開端是一支與B站拜年紀合作的推廣短片,視頻圍繞麻將桌上的“凡爾賽”展開,四位典型的農村大姨一邊打麻將一邊攀比炫耀自己因疫情不能回家過年的孩子,結果被普普通通但回家過年的小策“反殺”。最后,觀眾們還會發現,她們的孩子分別對應普通員工、留學生、醫療人員、警察四類人。這支視頻獲得713w的播放量,單支視頻漲粉十幾萬。
此后,今年4月,@導演小策開始打造鄉村系列短片《廣場往事》,幾位大姨大爺再次擔當主演,并逐漸架構起鮮明的人設:大鵝霸氣、曹姨漂亮……
以鄉村為主要背景,@導演小策迅速打造起新的IP,也接下不少品牌創意推廣,將形形色色的江湖套設在蔭柳村的故事中,例如一期視頻以大鵝與曹姨的賣衣服斗爭為主線,期間穿插著“無間道”等精彩劇情,直到最后幾分鐘才發現竟是唯品會的廣告;又如在合作QQ飛車的《飛馳余生》中,@導演小策則安排了一出刺激程度不亞于《速度與激情》的“三輪車爭霸賽”…復雜糾纏的劇情、密集的笑點以及讓人會心的經典影視元素,不僅是用戶對這類廣告十分歡迎,不少品牌方也在評論區高調尋求下一次的合作。
幾名農村大娘、大爺,何以演出年輕人喜愛的視頻?
究其原因,仍然是視頻質量更勝一籌,在廣告之外為用戶提供了一場視聽盛宴。具體到內容,視頻主角并非人們耳熟能詳的明星,而是村村戶戶最為尋常的大姨、大爺,用普通人代替“精英人設”,用日常化語言代替雕琢精細的臺詞,這種“反套路”顯然博得年輕人的喜愛,也為視頻增添了一層真實感、親和感。
在鏡頭方面,成片并非粗制濫造之作,@導演小策力求通過畫面與運鏡沉淀視頻質感,而主演也十分“有戲”,用戶常常忍不住為大媽們“橫掃半個娛樂圈”的演技拍案叫絕。
最重要的一點,則來源于導演所擅長的“埋梗”。例如對經典影視元素的應用,邵式分鏡、《教父》名場面、鐵血丹心BGM……熟悉的元素激發用戶的“懷舊感”,更容易聚合興趣用戶,而一些經典影視橋段的變形,如《教父》場景在鄉村題材中“重現”則營造出一種反差與錯位的喜感。短片中,“劉華強買瓜”“你把握不住”等熱梗也不時出沒,演員們金句頻出,非常符合B站“玩梗”的基調,“好劇情”+“緊跟熱點”,使“品牌廣告”也頗具創意,精準擊中了年輕人的興趣。
在B站,年輕人愛上創意廣告?
“我都快哭死了,你卻告訴我這是一個廣告?”B站UP主@あめ秋打上這樣的標題。這是她搬運的一支溫暖治愈的短片,前半段通過律師、學生、員工、醫生等不同人的視角講述生活中的不公平,后半段極速反轉,冷漠背后所包裹的溫暖看哭了許多觀眾,視頻末尾卻讓人猝不及防——這是一支螺螄粉的廣告。盡管如此,這條視頻獲得531w播放量,遠超B站多數視頻。
天下苦廣告久矣。無論是“復讀機”式的電梯廣告,還是制作精良的明星廣告,廣告的出現往往意味著“枯燥”“等待”,優騰愛等長視頻平臺漫長的廣告前搖與“會員廣告”也已久遭詬病。不過,卡思發現,在B站,一些創意廣告反而贏得了多數年輕人的喜愛,有著相當不錯的播放量。
一些品牌甚至因創意廣告贏得B站用戶關注。《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轉賬》是中國銀聯的一支微電影,講述安史之亂后,大唐漠北殘兵向孤守西域的西州駐軍最后一次運送軍餉的故事。高質量畫面配合深遠的歷史立意,讓這支最初由用戶搬運的微電影迅速出圈,播放量近300w。
兩個月后,@中國銀聯官方正式入駐B站,當天即發布了高清版《轉賬》,附以“你們的銀聯本尊來了”的標題說明,在內容與話題發酵超60天后,仍然獲得95w播放量。此后,銀聯陸續發布了幾支品牌微電影,如為山中留守兒童拍攝的《普杰的冬天》《三千尺》等公益廣告及品牌推廣短片,被用戶戲稱為“中國銀聯影業”。
同樣盛產創意的華為也因高質量廣告多次出圈,如走搞笑動畫風的《攝影兔逃生技巧》,野兔在狐貍等諸多大佬中周旋活命,靠的居然是手機高超的攝影技術;雞與鴨狹路相逢,吵吵嚷嚷,只因語言不通沒有AI翻譯;諸葛亮七擒孟獲,靠的是智能監控系統……不走尋常路的華為頻頻化身“影業公司”,各種創意層出不窮,一些B站用戶甚至制作華為廣告合集“誘捕”觀眾。
與此同時,一些品牌也逐步以創意廣告靠近年輕人。
粽子界的老品牌“五芳齋”,以一支一本正經搞笑的咸鴨蛋廣告迅速打入年輕人內部,一面孜孜不倦打著品牌各類產品的廣告,一面在放飛自我的路上一去不回。縱觀其發布的創意廣告,不僅有情感向的《尋找李小芬》,也有科幻風格的《招待所》、偽紀錄片風格的《尋找月餅》、硬核混搭風的《朋友們蘸起來》、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的《一粒糯米的自我修養》……
在資金加持下,這類內容制作往往制作比較精良,內容核心不再僅限于產品展示,而是以各種創意增加內容深度,與用戶建立情感上的聯系,引發共鳴。而在年輕人占據消費半壁江山的當下,創意廣告也逐漸成為品牌在B站爭奪年輕人注意的“利器”。
套路年輕人沒有萬能公式
品牌的廣告短片在B站走紅,證明年輕人對這類富于創意的內容并不抵觸。說到底,用戶反感的是毫無內涵、強輸硬灌式的洗腦廣告,想要躲進沒有廣告入侵的清凈社區。
正因如此,最初作為純內容社區的B站商業化之路并不順利,硬廣植入被認為破壞了社區輕松的內容創作氛圍,是一種“恰爛錢”的行為。
由“恰爛錢”轉變為“讓TA恰”,矛盾的緩解主要來源于兩方面:其一,品牌方尋求與UP主共創,使“恰飯”內容質量更高,用戶甚至評選出華農兄弟、手工耿等諸多“廣告鬼才”UP主,恰飯內容看得津津有味;其二,品牌瞄準年輕人市場,紛紛入駐B站“官方整活”,融入平臺整體氛圍。去年開始,品牌們的內卷越來越激烈,釘釘們自我鬼畜,招行與中國聯通掌握了小姐姐的流量密碼,各品牌賬號也時常“串門”,在評論區來一場“夢幻聯動”。
而與年輕人共處同一話語體系的品牌也更容易發現流量密碼,緊追社會熱點與平臺熱梗。點開穿越火線的官方賬號,會發現近期許多熱點如蜜雪冰城主題曲、熱愛105℃的你等,官方都沒有落下,甚至“翻拍”了熱門動漫JOJO,可以說十分“會玩”。
同樣是在B站進行內容營銷,品牌方使用的營銷策略也不盡相同。
一部分選擇與UP主合作共創,為品牌量身打造廣告片,如@導演小策為OPPO手機打造的情感向短片《愛情片,那必須得死一個》,將手機某功能與一出悲劇愛情相結合,既達成了品牌宣傳需求,也滿足了用戶的情感體驗。這類創意短片賦予用戶更多選擇,消解了商業與內容之間的矛盾,甚至將年輕人與廣告之間的關系由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搜索。
部分游戲品牌選擇音樂營銷,打造品牌推廣曲目。如@夢幻西游電腦版合作騰格爾,@叫我大掌柜官方手游選擇黃齡,@忘川風華錄則在最近的活動中合作了國民組合鳳凰傳奇。幾位歌手在B站都有著較高的親和度,便于吸引更高人氣。
此外,聯動番劇,推出定制廣告也是近年來品牌營銷趨勢,如一加手機聯動國漫《百妖譜》,進行全季片頭標版植入和小劇場劇情定制等。
盡管創意廣告是“傳播利器”,但并非營銷的“萬能解藥”,僅靠創意廣告爭取年輕人好感并不現實。
一方面,促使年輕人主動搜索需要品牌積累一定的內容資產,否則將導致自制視頻難以出圈。一些UP主的搬運視頻播放量有時會遠高于官方原視頻,“最慘官方”也成為用戶的另一調侃詞匯。另一方面,產品品控才是品牌的“重頭戲”。從最近蔚來、特斯拉等車企頻頻翻車來看,用戶對于品牌的印象絕不應止于“廣告拍得好”。
套路年輕人沒有萬能公式。了解年輕人真實需求、聚合年輕人喜愛的流行元素來進行廣告創意,仍只是走穩了其中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