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數字世界中,游戲賬號及其內含裝備的交易已成為一種新常態。然而,這種看似簡單的交易背后卻隱藏著不小的風險。近日,一起由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人民法院審理的游戲賬號買賣糾紛案,就揭示了這種交易可能帶來的法律問題。
據悉,該案涉及兩名因游戲結識的玩家——韓某和蘇某。雙方在2024年6月通過某在線平臺達成了一項游戲賬號轉讓協議。根據協議,韓某以4000元的價格購得了蘇某的游戲賬號,并約定在賬號出現無法正常使用的情況下,蘇某需承擔全額退款及雙倍賠償的責任。
交易完成后不久,韓某發現該賬號存在換綁手機號的問題,并且在短短六天后,賬號竟被蘇某通過申訴手段奪回。韓某嘗試與蘇某溝通,卻發現自己已被對方拉黑。面對這種情況,韓某選擇將蘇某告上法庭,要求按照協議進行賠償。
法院在審理過程中認定,蘇某的行為已明顯違反了雙方簽訂的轉讓協議,構成了合同違約。因此,法院判決蘇某不僅需要退還韓某支付的4000元交易款,還需支付額外的1200元作為違約金。這一判決目前已正式生效。
此案不僅為游戲賬號交易中的受害者提供了法律支持,也為廣大游戲玩家敲響了警鐘。法官提醒,雖然游戲賬號等虛擬財產存在于網絡空間,但它們同樣受到法律的保護。玩家在進行此類交易時,應提高警惕,盡量選擇正規渠道,并簽訂詳細的交易協議以確保自身權益。
玩家還應注意保存交易過程中的所有相關信息和通信記錄,以便在發生糾紛時能夠提供充分的證據。如果遇到詐騙或其他犯罪行為,應立即報警尋求幫助。
這起案件的成功審理,不僅為游戲賬號交易市場樹立了一個明確的法律標桿,也為推動虛擬財產保護法律體系的完善提供了有力的實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