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這樣的生活場景:在家里戴上VR眼鏡,置身于工作場景中;通過眼鏡上的語音對講機,即可操縱聽得懂“人話”的辦公設備;孩子不再需要家長督促作業,一款智慧臺燈即可全程答疑;老人也不再用專人護理,健康安養機器人就能打點所有起居所需……得益于消費電子行業的發展,想象中的美好生活已在路上。
9月22-23日,IFA 全球活動CE Summit國際消費電子大會將在廣州四季酒店啟幕。本屆大會以“新·消費主義”為主題。屆時,來自該行業的研究者、企業家將共同描繪未來生活藍圖,暢談消費電子產業如何重構消費生態,并探討行業新風口。
新場景:消費電子躍升為“基礎設施”
今年國際消費電子大會召開的大背景,是疫情防控在全球范圍內進入了常態化。作為影響消費電子行業走勢的關鍵變量,疫情對于社會生活的改變可謂“肉眼可見”。
“疫情期間,消費電子產品在社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手機支付、疫情監控等。”艾媒咨詢集團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觀察到,同時,疫情使得戶外娛樂轉向數字娛樂,直播、游戲等方式飽受消費者青睞,這些新方向促使人們對高性能終端的需求進一步提升。
在張毅看來,過去人們認為消費電子產品僅是普通消費品;目前,消費電子產品超越了消費本身,躍升為支撐人們工作、娛樂的一種基礎設施。“因此,要制造出更多的應用場景,提升消費者使用的效率。”張毅提到。
今年4月,堅果投影推出了一款新產品——堅果智慧墻。這種投影裝置特別設計了“陪伴模式”。該模式增加了音樂可視化、動態歌詞、墻面裝飾等功能,更加強調了用戶體驗。這種產品的進階,源自企業對用戶場景變遷的洞察。
“當前,人們的娛樂方式更多從線下轉向線上,疫情激發了大家對家庭場景的關注。這種用戶需求拉動了家用消費電子產品的銷售。”堅果投影CPO王驍逸表示,企業要更多地從消費者的體驗場景出發,指引消費電子技術的升級改造。
新業態:人機共生是消費電子行業“藍海”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智能家居2020年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705億元,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2020年預計突破1億件,手機、電腦、可穿戴設備等消費電子產品飽受青睞。
塔洛斯創新公司創始人兼CEO王金山指出,消費電子行業里存在著“摩爾定律”,面對龐大的市場,該行業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是對所有企業家的考驗。
暗物智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正在致力于從消費電子產品的“供給側”,為不斷到來的新應用添磚加瓦。該公司教育智能硬件產品負責人高燕介紹,他們當下正在開發的“虛擬助手”,就能夠實現多模態感知,完成更復雜的任務。
“比如,在健康養護場景中,消費電子產品不再只是一個工具,更要成為一名‘伴侶’。”高燕談到,消費電子產品將來能達到“人機共生”的目標,現階段誰能率先填補這一領域的空白,誰就能從日趨激烈的消費電子領域競爭中脫穎而出。
王金山同樣認為,消費電子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還是在于人與機器交互的方式;消費電子的每一次升級變化,核心都是與人的交互更加便利。
那么,何謂“新·消費主義”?王金山表示:“從市場角度講,行業要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更加高性能的消費電子產品。從生活角度講,消費電子讓人們進一步融入了數字化網絡中。”
新機遇:新形勢下行業發展需多方攜手
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以消費電子行業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越發重要的地位。“十三五”時期,國家便提到“突破以人為中心的人機物融合理論方法和關鍵技術”。“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明確,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數字產業。
然而,在高端產品方面,消費電子行業面臨著長期被國外廠商占據市場的困境。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突破技術壁壘、準確把握新趨勢,不是單個企業一己之力可以解決的問題。這需要整個消費電子行業的共同攜手。
對此,王驍逸坦言:“整個行業都應該開始培養長期主義的意識,更加關注前沿技術的布局和提升,而不是沉浸在短期的商業競爭中。”
柏林IFA展致力于為行業、零售商、初創企業、研究中心搭建完善的業務交流平臺。作為其全球活動之一的國際電子消費大會,將匯聚海內外最具影響力的技術專家、商界領袖,打造世界消費電子領域創新思想的交融地、科技創新產業的聚集地、創新投資的新高地。
“一個企業,不能只埋頭拉車,也應該抬起頭看看天。”王金山認為,“借國際電子消費大會這個機會,我們既能把一段時間積累的思考和大家做分享,也能了解到技術發展趨勢,加深對行業內外的了解。”
未來消費電子行業的協同創新將有哪些契機?消費電子產品又該如何引導新消費需求產生?答案都將在國際消費電子大會上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