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中海領潮供應鏈第二屆合作伙伴大會在京舉行,來自房地產供應鏈上下游的數百家企業匯聚一堂,以“新建一種可能性——以新提質 向新加速”為主題,展開供應鏈數字化、綠色化、融合化的交流與探討。
在當今這個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創新時代,一切都在數字化、綠色化、智慧化的步伐中,默默地發生著改變。各行各業都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作為民生領域的中流砥柱,房地產、建筑建材也面臨著創新變革、融合發展的多元態勢。
作為業內領先的房地產建筑建材供應鏈中樞平臺,中海領潮從2020年成立,至現在僅四年余時間,已經從內部實現了上下游貫通的一體化模式,在2023 年中海地產發布的年度報告中,通過中海領潮供應鏈公司集中采購的優勢發揮,公司全年的材料采購成本下降 13%。
中海地產作為行業領頭羊,2024年上半年,中海地產實現合約銷售金額人民幣1,484億元,全口徑銷售額和權益銷售額排名位居行業領先地位(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數據),持續跑贏行業。然而,在規模領先、產品及成本有傳統優勢的狀況之下,中海地產卻又馬不停蹄地開始新的航程。
中海發展首席技術官、領潮供應鏈董事長楊鷗表示,在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版塊的貢獻在中海地產的整體布局將有大幅提升。對于數字化、智慧化的發育程度尚基本停留初級水平的房地產業,這樣的提升幅度是跨越性的。
在中海地產的戰新產業版塊中,中海領潮供應鏈力拔頭籌,在數字化、平臺化、融合化的進程中,取得了不俗成績。在2024年上半年,領潮供應鏈為房地產行業提供的建筑建材供應中,來自外部的訂單已超過中海地產的內部訂單,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這表明中海的戰新產業布局企業,已經向獨立第三方運營平臺大幅度邁進。在與中海發展首席技術官、領潮董事長楊鷗的交流中,我們看到了數字化供應鏈平臺的更多可能性。
問:您如何看待當前房地產供應鏈管理行業的發展態勢?
楊鷗:一方面,房地產業在數字化、智慧化的建設,起點比較低,僅比畜牧業強一點,但是另一方面,這個行業的體量比較大,是一個10萬億級的行業,僅做1%的提升,那會有一千億的增加值,所以這個提升空間很有潛力的。
問:中海領潮供應鏈,從2020年起步,四年過去了,目前取得了怎樣的進展?
楊鷗:在建材供應鏈這方面,我們的出發點是要把供應鏈的體系在線上打通,現在已經基本實現。可以實現從客戶下單到跟蹤排產、生產、出廠、進庫、物流的各環節,直至到現場驗收,都是線上可控。每一個供應鏈的參與工作人員,都可能在線上看到工作進展、實時狀態。
問:在領潮供應鏈的孵化過程中,從組織、觀念、執行、營銷等等環節來看,最重要的是什么?
楊鷗:我們分為內和外。內就是基本功,把基本功打好。中海這四年苦練基本功,流程、制度,包括銀行、供應鏈金融、保理、供銷存全面打通,這是內練基本功的問題,把每個環節都考慮細,反復演練、實踐、完善后形成制度流程,并且把它固化、再線上化,我們叫“封裝”。
還有一個是對外,包括今天這個供應鏈交流大會,需要領潮一個一個去溝通、碰撞,是一個滾雪球的過程。在這個磨合的過程中,對內實力更強、流程更清晰、出錯率更低;對外“朋友圈”更大,大家愿意跟領潮一起合作,志同道合的人越來越多,循環一旦進入良性的正循環,業務就能做大。
問:領潮的議價能力如何?如何保證供應鏈的安全運行?
楊鷗:我們多是現款現貨、或按節點付款發貨,這樣對于需求方來說沒有什么風險,而對于供應商來說,和領潮平臺合作可以有效降低綜合成本,且銷量有保障。
進入良性循環以后,對于供應商來說風險和成本更低,對于客戶來說買到東西的價格也相應更合理。這一個生態養成的過程,進入正向循環以后,生態伙伴來得越多,采購量越大,領潮和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更強。這個行業要么就做到最優最大,要么優勢就不會明顯。
問:在領潮供應鏈的上下游銜接中,在產品力的提升上能起到什么的作用?
楊鷗:在供應鏈上,可以直接觸達客戶的需求,房地產的產品及服務是直接延伸到C端客戶的。昨天,我們還在討論住宅的門鎖以及貓眼、門鈴的集成與選品。可能大家覺得這是一個人們不太在意的事情,實際上,好的品質是靠每一個優質部品集成而來的。
問:供應鏈的上下貫通,使得一些以前存在的痛點,能反饋到上游,有哪些比較典型的案例?
楊鷗:在北京首鋼科技園區的中國建筑科技展上,“好房子”專題有很多這樣的科技產品展現。比如,老百姓關心的噪音,我們就有詳細的展示,怎么樣讓噪音的影響更小。關于噪音的問題,一種是隔壁說話我都能聽見,這是一種投訴,還有一種,樓上穿著高跟鞋走來走去都能聽見,這是一種投訴。還有比較常見的衛生間反味兒,這個怎么解決。都是中海地產在聆聽客戶原聲所收集來的,是比較典型的、常見的問題。
那么,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就是中海地產要完成的事情,怎么樣在修建的過程當中,通過設計,通過選材用料,通過施工,最終解決這些常見的問題,以讓住宅品質在鏈條的正負反饋中,迭代成長,是中海地產,也是領潮供應鏈要完成的命題,也是“新建一種可能性”要表達的主旨。
問:領潮對于標桿企業,長期保持著密切的關注和接觸,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楊鷗:我們在行業內和跨行業都有著長期對標的學習對象。我發言的材料中提到了三家跨行業企業,是我們一直在關注的,一個是美的,一個是華為,一個是友達光電。美的持續在信息化、數字化轉型方面投入,十多年累計投入超過兩百億。那么,反映在營收、利潤、人均效能,都有較大的提升。今年上半年美的半年報顯示,營收已經突破兩千億,利潤超過兩百億,作為一個制造型企業,這樣的指標是非常可觀的。
華為就更不用說了,在信息化、數字化轉型值得我們深入學習,華為人效的提升、營收的提升非常顯著,但人的數量提升很平緩,這就是靠數字化轉型打破人力線性增長,更多靠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帶來的倍增效應。華為是大企業里面為數不多,可以靠實力在海外的營收超過國內營收的科技企業。
友達光電,大家也許聽得少一點,因為它是生產面板,主要是TO B業務,在蘇州工業園。我們去調研發現,它的數據也比較有意思,是全中國非常早的5G覆蓋所有生產線、數字化應用全部以5G覆蓋的企業。他們一年花一個億做數字化轉型,這個數字不算多,因為這家企業的體量是百億企業,但是起到的作用卻非常顯著,因此獲得了中國管理模式杰出創新獎、《哈佛商業評論》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等獎項,轉型案例入選《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案例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