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智合標準中心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大規模普及,使企業獲得了新的抓手。
人工智能應用不僅滿足企業多方面的商務需求,也逐漸成為企業進行知識產權布局的焦點。國家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強調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企業也通過制定相關團體標準,形成行業共識,強化對知識產權的共同認識。但目前市場暫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背景的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標準,表明關乎人工智能知識產權的主要問題還未受到重視或明確規范。
人工智能全面發展,知產管理成為關鍵
人工智能產業已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我國積極推進AI領域知識產權布局。如今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市場規模已達到14.4萬億元,預計2035年將突破30萬億元,在全球總市場規模中占比超過35%,成為全球AI產業鏈的重要一環。但我國大量人工智能創新成果出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顯現不足,致使知識產權布局后繼乏力。主要原因在于企業對人工智能知識產權的生成和使用過程缺乏一致意見,致使面臨大量的法律和經濟風險。
企業在訓練和使用人工智能的過程中,難以對海量數據的“合理使用”形成統一看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與市場需求結合度不高,限制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由于對可專利性的AI核心技術類型缺乏明確認識,當前企業大多申請門檻較低的實用新型專利,高質量的AI發明專利數量不足申請總量的四分之一。以數字人為代表的智能終端開始成為企業進行營銷投放的新思路,但數字人的形象、聲音等元素存在知識產權、人格權等問題,致使當前利用智能終端營銷的市場總體收益尚未覆蓋企業的總體成本。
由此可見,對人工智能進行合理有效的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是企業部署AI全過程中最重要的業務工作。應用人工智能是企業免于落后風險的首要之選,對人工智能進行明確規范的知識產權運營管理則是保留企業自身獨有優勢的關鍵一步。

垂直行業知產布局各有側重,團體標準編制助力行業共識
企業在實施知識產權管理時面臨諸多挑戰,并隨著企業所在的不同垂直領域有所側重:

為加強對重點領域保護,整合AI知識產權運營管理資源,凝聚行業共識,并填補相關標準的空白,由中國電子商會作為歸口管理單位,智合標準中心作為組織編制單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指南》團體標準的編制工作已正式啟動。智合標準中心將攜手業界專家,召集國內頭部大模型企業與人工智能應用領域先鋒企業,共同發起本次標準編制工作?,F面向社會公開征集起草單位及起草人,共襄標準編制。
本標準將覆蓋著作權、專利和商業標識運營管理,以及商業秘密保護四大知識產權領域,全面覆蓋企業進行知識產權運營管理的各個環節。為確保本標準以企業需求為立場,以重點業務問題為導向,兼顧科學性與實用性,歡迎大模型公司、人工智能應用型企業的法務部門/知識產權部門、律師事務所、專利代理事務所、商標代理事務所、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數商企業,以及專注于知識產權領域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
如您有意成為《標準》的起草單位/起草人,或了解更多申報事宜,請掃碼留下您的聯系方式,屆時有工作人員與您溝通具體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