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場規模
2023年,中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到13.0萬億元,增速為8.4%。整體來看,近幾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速呈不斷下降趨勢,這主要是受國內整體消費環境的影響,社會零售增長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
中國電商市場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用戶流量紅利不斷減少。
短期看,行業整體增速放緩,長期看,市場潛在需求依然較大,從以增量為主轉向增量與存量并重階段,新發展模式探索提速。同時,新興流量渠道平臺不斷壯大,進一步加劇了巨頭間的競爭激烈度。
內容推送激發需求,引領行業變局。流量見頂的時代背景下,電商渠道不再僅看DAU,用戶粘性、用戶觀看時長等指標重要性提升,而高質量的內容生態可提升此類指標。
短視頻、直播的趣味性、交互性強,內容傳遞效率高;個性化推送機制將人群需求和內容進行精準匹配,兩者結合可引導和刺激消費,是現階段拉動平臺GMV增長和提升用戶黏性的關鍵形態。
貨架電商則適配承接非直播時段的日常搜索、比價和消費,穩定銷量。兩種形態相結合的融合型電商或成終局。
目前雙十一已進入大盤量、低增長的成熟階段。核心原因之一為消費者對大促的理解度提升,在供大于求的市場中規劃性消費。
歷經13年的發展,“雙十一”大促期間淘寶平臺產生的GMV于2021年達到5403億,占全年GMV的6.8%,但增長率已經放緩。消費者對大促仍有較好的期待,認為在大促階段購物是劃算的且消費意向強,但消費者不再為追求更多優惠而購買大量需求外的商品,將「斷舍離」提前到了消費過程中。
2.競爭格局分析目前中國的電商平臺分為三類包括貨架式平臺電商例如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內容電商抖音、小紅書、快手和視頻號等以及即時電商例如美團、京東到家等。
2023年雙十一天貓、京東、拼多多合計成交額為9235億元,合計成交額全網占比約為81%,相比2021年下降了11.7%。
盡管目前仍占據市場主導地位但總交易規模在整體中占比有所下降的趨勢是顯而易見的。
新興的視頻類電商平臺擁有巨大的流量優勢和網購場景創新能力實現快速起量和強勁發展,根據市場調研數據,抖音與快手的加總值約在2400億至2500億左右,其中抖音占據了1600至1700億。有望重塑行業格局。
打造一個鏈接商家和客戶的跨業態、跨區域、跨商戶、通存通兌通用消費積分模式的一站式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