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記者舒曉婷 北京報道
“配方和養殖系統的數字化,以及育種體系的現代化,都離不開農業的高科技。未來,中國農業科技創新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間。”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2024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會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劉永好指出,伴隨時代變化、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中國居民飲食正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對主糧的需求減少,對肉蛋奶的需求增加。在此背景下,如何用相對較少的糧食生產更多的肉類蛋白?這涉及科技,涉及依托數字化能力促使配方更加合理。科技育種也十分重要。需要進一步加強“豬芯片”的研究,改善生豬從國外引種的局面。在養殖領域,需要提升科技的價值,推動養殖的現代化和規模化。
“雖然過去幾年受到非洲豬瘟、豬周期等因素影響,但整體上中國畜牧業呈現出規模化、現代化、標準化的蓬勃發展態勢。如何將中國百姓需求以及變化的消費習慣,與具有科技含量的現代化養殖、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進行對接與結合,這十分重要。”劉永好告訴記者,市場對更加安全、健康、綠色、物美價廉的產品需求日益提升,中國農業生產正在向規模化集聚,“大型企業+農戶”的模式將成為現代養殖業升級的必然趨勢。
在劉永好看來,未來,中國農業發展提質升級需要從幾方面著力:一是數字化、人工智能等科技的應用;二是更大規模、更加組織化、更高效率的生產體系;三是國家層面的政策配套與支持;四是相應的金融等支持;五是農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進一步提升農民收益。
新希望集團歷經40余年發展,現已形成農牧食品、乳品快消、智慧城鄉、金融投資等相關產業。劉永好對記者稱,新希望集團已經做到“12345”,即飼料生產超2800萬噸/年,在中國市場位居第一;數字化冷鏈物流配送600萬噸/年,在中國市場位居第二;2023年出欄1700萬頭豬,占中國第三位;食品加工能力達240萬噸;旗下新希望乳業銷售超120萬噸/年,位居全國第五。“未來,新希望集團仍將圍繞上述領域繼續發力,立足中國,立足農業和食品,不斷做大做強。”
更多內容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