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歲末鐘聲的臨近,汽車市場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購車盛宴。各大車企為了沖刺年終業績,紛紛祭出降價大旗,以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
特斯拉率先在11月底宣布Model Y降價1萬元,這一舉動如同一枚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迅速激起層層漣漪。12月初,多家新能源品牌緊跟其后,推出各自的限時優惠政策,將車型價格推向了新的低點。
領克汽車在12月1日宣布了領克Z10的限時優惠,價格區間為18.68萬元至26.28萬元。同日,極氪、深藍、零跑等品牌也相繼推出了各自的購車優惠活動,其中零跑汽車的優惠力度尤為引人注目,購買指定車型至高可省43630元。
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降價促銷活動,消費者如何才能在購車時做到利益最大化,成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通過與多位消費者的交流,《新能源觀》發現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購車技巧。
北京的李偉(化名)在去年年末購買了特斯拉Model Y長續航版,他分享了自己的購車經驗:“我通過咨詢不同地區的特斯拉門店,發現濟南的門店有額外的地補政策,而且某家門店還贈送了遮陽簾。這讓我省了不少錢。”
零跑C11純電版車主阿桃(化名)則選擇了另一種方式:“我在社交平臺上發文求助,很快就得到了熱心車主的回應。通過他們的幫助,我不僅享受了當地的置換和地補政策,還額外獲得了貼膜、車墊等贈品。”
蔚來ET5車主蘇園(化名)則將目光聚焦在了商超門店的展車和試駕車身上。她表示:“雖然這些車輛可能有些小磕碰,且不能改配置,但價格卻比新車便宜不少。我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新能源觀》與消費者的接觸中,總結出了幾點購車技巧:一是通過電話咨詢各地補貼力度及門店禮贈情況;二是在社交平臺發文求助已購車車主。購買展車或試駕車也不失為一種性價比高的選擇。
隨著車市價格戰的持續升級,消費者對于降價已經習以為常。許多消費者表示,現在買車就像買手機一樣,一兩年一換新已經成為常態。他們更加關注車輛的性價比和用車體驗,而不再像過去那樣一輛車開好幾年。
然而,車企在降價促銷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部分品牌旗下的經銷商門店為了提振銷量,開始采用“內斗式”的降價方式,導致同一品牌不同門店間的價格差異較大。這不僅損害了品牌形象,也讓消費者感到困惑和不滿。
消費者對于車企頻繁降價的行為表示理解,但對于部分經銷商私自降價、更換零部件供應商等行為則持批評態度。他們認為,車企應該建立一套完整且公開透明的價格體系,確保消費者能夠享受到公平、透明的購車體驗。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車企要想在新能源淘汰賽中脫穎而出,不僅需要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優惠政策,還需要注重品牌形象和消費者口碑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