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卡思數據(ID:caasdata6),作者: 林午,授權轉載發布。
“陶白白太準了。”
8月,星座達人陶白白意外登上熱搜后,星座分析類內容迅速回熱,數萬用戶涌入微博、抖音、小紅書等內容平臺關注本周運勢、尋求情感建議,向來慣于“朋克養生”的年輕人,甚至開始按照星座運勢嚴格作息,避免病痛。
在“理性光輝”下成長的年輕人開始篤信玄學,“求錦鯉”“水逆退散”常見于各大社交平臺,深夜彷徨、為生活焦慮的人們也常常求助于線上塔羅師,以線上占卜的方式尋求心靈療愈。一些本土的命理文化也深受年輕人喜愛,紫微斗數、梅花易數、小六壬從蒙塵的傳統文化中探頭,天橋底下的“算命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活躍在網絡上的“占卜師”“解卦人”。
算卦、塔羅、占星、風水……這類統稱為“玄學”的神秘文化在互聯網獲得了“第二春”:在微博,十萬用戶在“星座”超話下探討情侶星座適配度;在豆瓣,玄學與命理小組中活躍著數萬成員;淘寶店內,算命、解卦成為商品被明碼標價;而在抖音、B站、快手等中短視頻平臺,玄學青年們一邊喊著“我命由我不由天”口號,一面在塔羅占卜視頻中“領取好運”,聽占星師講本命星盤……
步入線上后,原本被斥為“迷信”的玄學改頭換面,在網絡上掀起一股神秘主義浪潮。
這屆年輕人,熱衷線上算命?
對于年輕人來說,搞玄學似乎是一件相當正常的事情。
考試周有“錦鯉玄學”,轉發即可獲得好運加成,游戲氪金有“抽卡玄學”提高SSR掉率……甚至先前的林生斌事件,引發大眾熱議的還有那口玄學意味濃厚的怪異古井。
而當算命場景搬到線上后,“互聯網算命”也成了一件流行的事情。
“你的正緣離你有多遠?”“你所焦慮的事情結果如何?”在B站,互動視頻的上線為塔羅占卜提供了良好的形式。四張塔羅牌、充滿神秘風的布景,@Luka大叔星座館根據用戶的不同選擇,對未來事態發展作出簡短的預測與建議,用戶們則將“領取好運”刷上彈幕,繼而馬不停蹄奔赴下一場測試。
在抖音,以“塔羅”“星座”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相關話題總計獲得數十億次播放,無數塔羅占卜師與占星達人在短視頻平臺為粉絲解疑答惑。
根據網易數讀于今年3月發布的“互聯網算命”調研,年輕人逐漸成為算命的主力用戶,曾有過“算命”經歷的年輕人占比高達78.81%,其中超七成的青年選擇線上方式。
相比于線下的“算命攤”,互聯網算命具有即時性、快捷性等優勢,而年輕人的選擇也不局限于生辰八字,而是拓展到本命星盤、塔羅占卜、周公解夢、紫微斗數等諸多項目,大到社會事件,小到日常服色都可以請“大師”測算。
年輕人有多愛算命?在卡思關注的一場直播中,就有一位用戶提及她最近已經算了五次塔羅,前后花費上千元。而這并非個例。
“遇到問題,先去算一卦。”網絡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可供選擇服務與產品。朋友圈中的“占卜”服務往往成為年輕人算命初體驗,而打開手機應用市場,“測測”“準了”等玄學產品層出不窮。在2019年,AI算命也掀起一場不小的風波,只需輸入相關數據信息,就能生成一份個人命格報告,滿足了年輕人對未知命運的好奇心。淘寶店中,各類測算服務以及相關轉運珠、開光法器、桃木劍等也有著不錯的銷量。
在B站,不滿足于簡單測算的玄學青年自發補充理論知識,百集紀錄片《中國風水文化》有著126萬播放量,北京大學的風水學公開課獲得了41萬的播放,“三分鐘教你如何屈指一算小六壬”“塔羅入門系列”等教程類內容也有著一批忠實觀眾。去年9月,B站綜藝《說唱新世代》的Rapper姜云升在直播中以“梅花易數”幫人占失物“一戰成名”,周易等本土命理文化不再是中老年專屬話題,眾多年輕人在網上“掐指一算”“三分鐘起卦”。
互聯網的玄學熱潮,一方面來源于神秘主義本身的魅力,人們對未知事物與人生命運總是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社會內卷激烈,生活及工作的失意所帶來的焦慮、迷茫等負面情緒也促使年輕人轉向玄學,以神秘主義進行心靈療愈。這種熱衷背后,展現的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消費市場,而抖音、B站等平臺的直播間,則是接納這些流量的重要“集散地”。
玄學直播,播什么?
“三二一,先來和主播做一個簡單的冥想,然后在彈幕報出78以下你心中的三組數據。”抖音直播間內,塔羅占卜師熟練地切好牌,從中抽選出用戶所報數字對應的紙牌,展示在鏡頭前。
情感類是占卜的熱門問題,包括戀愛狀態、桃花、脫單等,在一場直播中,粉絲提問和喜歡的男生有沒有可能,在得到否定的答復后,她在彈幕區發出一個“哭哭”的表情。
對于玄學直播,觀眾也各自抱有不同的心態:有的偏向娛樂消遣,姑且一試;有的則是面對重要抉擇,急需建議;有的則處于人生迷茫階段,希冀著玄學給予心理安慰。對于后兩者而言,寄托情感、消解焦慮成為玄學消費的重要目的。
從塔羅師的角度看,占卜場景搬到線上后,塔羅所要求的私密性消失了,但相應的,獲取潛在用戶的可能性則大幅提高。
無論是塔羅,還是占星、測算等玄學活動,直播間都是重要引流陣地。為了吸引用戶,塔羅師們往往會在賬號中增加“塔羅”“神準”“預測”等關鍵詞,并在直播間打出“首張牌免費”的優惠,新人用戶在關注粉絲團,贈送主播1抖幣后,就可以體驗一張牌預測。但如果想繼續體驗,就需要額外消費。一般來說,交易通常在微信,或是以打賞的方式在抖音進行,一次初級牌陣的測算花費不超過五十,而高階占卜則可能要花費上百甚至上千。
由于“商品”的特殊性,直播間更像是主播展示專業技能的空間,或是流量的“集散地”,其主要“戰場”仍是粉絲團、微信群等私域空間。在表達占卜意愿后,主播通常會拉人入微信群或粉絲團,并以免費占卜的福利提升粉絲黏性與復購率。
玄學主播的創收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粉絲的高忠誠度,不少新人的首次嘗試都得益于老用戶的推薦,這也促使占卜師不斷維護以信任為基底的“護城河”,而占卜的“無法證偽”使用戶的正向反饋變得至關重要。大部分主播都會在短視頻中出示成功案例——先是拋出用戶問題截圖,繼而是自己的解疑答惑,最后則是來自用戶的正向反饋。以此吸引潛在客戶,增加老用戶黏性,搭建起個人流量池。
“打造個人IP”也是B站塔羅師的路徑之一。如UP主@龍女塔羅,在B站已有將近50萬的粉絲,數支視頻都獲得了上萬的彈幕互動。其直播往往選擇多個熱門話題,抽取多組牌面,為粉絲提供了選擇的空間。這類偏向“測試”的直播吸引了眾多粉絲蹲點,評論區內,“太準了”“姐姐好準”的正向反饋持續為IP賦能。
除此之外,在變現方面,玄學直播也有著較大的操作空間:在擁有一定私域流量后,可擴展相關增值服務,如開設私人咨詢服務、引流至淘寶店鋪,售賣黃水晶、開運手鏈等塔羅周邊產品、開設相關教學課程等。在打出好口碑后,變現并不困難。
互聯網的玄學生意,好做嗎?
步入線上后,玄學的入門門檻降低了。這一點在塔羅占卜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從事塔羅測算的年輕人明顯增多,但資歷的門檻也在下跌,自學三四個月就去接單解讀的塔羅師不在少數,眾多競爭者的涌入使占卜的市場愈發“魚龍混雜”。
相比本土命理玄學“合八字”“測婚姻”的強烈目的性,人們對塔羅的認知更加寬松,認為其主要功能不在于預測,而是心理疏導,塔羅師需要給予提問者中肯的建議,幫助其看清未來的道路,預測準確與否尚在其次。但這也導致一些模棱兩可的話術橫行,讓本就難以證偽的占卜鑒定更加困難。
星座玄學則因“幸存者偏差”以及“巴納姆效應”廣受質疑。巴納姆效應,指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認為它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經典笑話便是:“他說巨蟹座不呼吸會死!”“哭了,他太準了!”
命理玄學的風險更多,從2018年“神棍局”與潘石屹因風水問題打官司,到AI算命涉及虛假詐騙,再到諸多假“開光”商品被曝光,看似“一本萬利”的玄學生意,實際上因過多灰色地帶的存在,一直處于“有利可圖”但極不穩定的狀態。
另一風險則來源于平臺的封禁。相對而言,塔羅、星座類內容安全性更高,而本土命理文化稍不注意就會因“傳播封建迷信”封禁。到目前為止,抖音、B站、小紅書等平臺已檢索不到算命、卜卦、看相類直播,相關商品也基本只剩《周易》等書籍,或是風水相關的一些擺件。
而就算是相對寬松的塔羅與星座,視頻之上也已標明了溫馨提示:內容僅供娛樂,請勿輕信。
在信與不信之間反復橫跳的年輕人、不確定的網絡環境、需要維持的口碑……互聯網的玄學生意,并沒有想象中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