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近年來增程式電動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插混)以其無續航焦慮的特點,迅速成為消費者的熱門選擇。然而,對于初次接觸這兩類車型的人來說,它們之間的區別可能并不明顯,畢竟都具備油電雙模功能。但實際上,增程式電動車與插混車型在駕駛體驗和技術應用上存在顯著差異。

首先,從駕駛平順性來看,插混車型中的多擋設計雖然旨在優化燃油經濟性,但部分車型在換擋時仍會出現頓挫感。這種頓挫感在純電模式下不易察覺,因為此時發動機并不介入。然而,增程式電動車則完全不同,由于它們沒有變速箱,發動機也不直接驅動車輪,而是由電機提供動力,因此動力輸出更加線性和平順,沒有頓挫感。

在智能駕駛輔助方面,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似乎更青睞于純電動車型和增程式電動車。近年來,我們試駕過的多款新能源車型中,高階智能駕駛輔助水平較高的往往是增程式或純電動車型,插混車型尤其是多擋插混車型在這一領域表現相對較弱。這主要是因為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需要快速的決策、處理和輪端響應速度。對于純電動車型和增程式電動車來說,智駕系統產生的決策信號可以通過電信號直接傳達到輪端,而對于多擋插混車型,尤其是在發動機驅動模式下,決策信號需要經過發動機、變速箱和傳動系統才能到達輪端,這增加了響應時間,對于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來說是不利的。

增程式電動車在純電行駛里程方面也表現出色。在電量充足的情況下,無論是城區巡航還是高速行駛,增程式電動車都可以實現純電行駛,增程器(發電機)可以完全不介入。甚至在“強制純電”模式下,增程器啟動介入的時機可以更加靈活,純電續航里程更長。相比之下,多擋插混車型更加強調發動機的性能表現,當車輛需要更高功率和大扭矩時,發動機會強制介入。因此,多擋插混車型的純電續航里程往往是間斷性的,發動機頻繁介入也影響了駕駛的舒適性和經濟性。

回顧過去,當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2023年11月預測未來很多堅持多擋插混技術的自主品牌將轉向增程時,曾遭到多家車企大佬的反駁。然而,如今再看這一預測,已經逐漸變為現實。在自主品牌中,完全堅持多擋插混技術、不涉足增程的品牌已經屈指可數。這一趨勢表明,增程式電動車在駕駛體驗和技術應用上的優勢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車企所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