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近期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這家新興車企在連續兩個季度內均遭遇了財務虧損,但虧損情況卻呈現出逐步收窄的趨勢。具體來看,二季度小米汽車虧損18億元,銷售量為27307臺,每臺車平均虧損達到6.6萬元。而到了三季度,虧損額減少至15億元,銷量則大幅提升至39790輛,每臺車的平均虧損降低至3.75萬元。
面對這樣的數據,外界難免對小米汽車的現狀產生擔憂,甚至有人質疑其是否在“賣慘”。然而,深入分析財報后不難發現,小米汽車的“慘狀”實則有其深意。
小米汽車于今年4月正式開始交付,至今不過短短數月時間。在這樣的背景下,其交付速度卻令人矚目。二季度交付量達到2.7萬輛,月均9000多輛;三季度更是攀升至3.98萬輛,月均交付超過1.33萬輛。這一交付速度,在眾多新能源車企中堪稱翹楚。
盡管虧損額仍然較大,但小米汽車的毛利率卻在穩步提升。二季度毛利率為15.4%,三季度則提高至17.1%。這一成績,在眾多新勢力車企中同樣顯得尤為亮眼。按照當前趨勢,小米汽車有望在四季度實現盈利,只要月交付量達到2.5萬輛左右,即可扭虧為盈。
小米汽車的現金儲備也為其未來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截至三季度末,其現金儲備高達1516億元,這一數字在國內車企中獨占鰲頭。如此雄厚的資金實力,讓小米汽車在面對市場挑戰時更加從容不迫。
雷軍在小米汽車發布前曾表達過兩方面的擔憂:一是擔心市場反應冷淡,無人問津;二是擔心車輛太過熱銷,產能跟不上,導致交付延遲。如今看來,雷軍的擔憂正在成為現實。小米汽車目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今年預計交付量可達13萬輛,但仍有大量訂單等待交付。據透露,目前訂車仍需等待5個月時間,這也意味著小米汽車的在手訂單量至少還有10萬輛。
小米汽車雖然連續兩個季度虧損,但其在交付速度、毛利率提升以及現金儲備等方面展現出的實力不容忽視。通過“曬慘”,小米汽車不僅向外界傳遞了真實的市場反饋,更展示了其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未來,隨著產能的逐步釋放和市場的進一步拓展,小米汽車有望實現更加穩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