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 佳璇,授權轉載發布。
三星堆又有新文物出土了。
9月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向社會公布了三星堆遺址2021年5月以來的最新發掘成果。據新華社報道,考古學家們又新發現了5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完整金面具、青銅“神壇”、神樹紋玉琮等“國寶”。
據了解,目前3號“祭祀坑”發掘已近尾聲,4號“祭祀坑”發掘已經結束,5、6號“祭祀坑”因面積較小、深度較淺,將被提取到實驗室“解剖”,7、8號“祭祀坑”剛剛到文物層,大中型青銅器、象牙、玉石器等鋪滿了整個“祭祀坑”,犬牙交錯、層層疊疊,令人嘆為觀止。
9月9日13時27分,央視頻B站官方賬號發布了《12K微距看三星堆國寶》的超清視頻,讓公眾第一時間一飽眼福。視頻由B站數碼區知名UP主影視颶風提供技術支持,從出土文物的圖案、紋路、光澤,再到歷經漫長歲月的斑駁質感,都清晰可見,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
《12K微距看三星堆國寶》
從看見文物、到了解文化、再到感受歷史的溫度,UP主的視頻如何助力三星堆國寶在年輕人心中“活”起來?
12K微距,我在博物館看都沒這么高清
在《12K微距看三星堆國寶》視頻中,影視颶風團隊對十件三星堆文物進行了近距離高畫質超清拍攝,其中既包括2021年新出土的扭頭跪坐人像、黃金面罩、玉琮,也包括20多年前出土的金面銅人頭像、陶三足炊器等等。
視頻一發出,就吸引了大量B站用戶趕來發彈幕和評論。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場“夢幻聯動”:三星堆國寶、專業權威的央視頻官方、B站畫質“扛把子”UP主影視颶風。
這是影視颶風團隊離三星堆國寶最近的一次。有在拍攝現場的觀眾估計,為了多角度嘗試最美的畫面,每件文物的布光和拍攝都超過了1小時。影視颶風團隊共拍攝了10個文物從微觀到整體的12k視頻素材,受平臺視頻規格限制,采用了12K縮放效果,最終成片以4K封裝,并建議觀看時開啟HDR獲得更佳體驗。雖然觀眾無法看到12K效果,但由于原片均為12K素材,即便放大數倍,觀眾依然能看得無比清晰。
面對超清文物,B站用戶們也深受震撼。他們在視頻下評論道:“比我貼著看都清楚”“我在博物館看都沒這么高清”“每次給特寫時我甚至都在屏息,真的太美了”。
在B站,三星堆文化相關的內容一直頗受UP主和用戶們的關注。
2021年4月12日,B站生活區手工UP主才疏學淺的才淺制作了一期視頻《15天花20萬元用500克黃金敲數萬錘,純手工打造三星堆黃金面具》。這期視頻收獲了1120.2萬播放、19.3萬彈幕、超200萬用戶的點贊和投幣,最終拿下B站全站排行榜第1名的成績。
《15天花20萬元用500克黃金敲數萬錘,純手工打造三星堆黃金面具》
而富有創意的選題、極高的視頻質量、耗時耗力的匠人精神,不僅吸引到成千上萬的普通觀眾和歷史愛好者,也引起了眾多考古人、歷史界文物界“專業玩家”的注意。
博物館們率先發起了一波“安利”。河南博物館在視頻下方評論道:(UP主)有考慮過專攻文物修復嗎?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也在視頻下方露面,被B站用戶們用點贊“撈”到前排,和網友們互動了起來。借這個機會,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不僅寫下詳細地址、還介紹了館內部分寶貴的藏品、宣傳了近期正在推出的青銅器展覽。
某種程度上,三星堆文物相關視頻在B站收獲的超高播放與口碑,正在打破歷史文化從業者與普通觀眾、老一輩人與年輕人之間的層層壁壘。
一位B站用戶表示,這么多人前來支持,并不是因為UP主花20萬手工復原了一件黃金面具,而且因為他做的這件事情背后的精神。大家心里明白,專業人士復原的三星堆文物肯定會做得更完美,但是UP主復原文物的視頻代表的是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對于歷史文物的一種態度,說明了年輕群體對歷史文物和文化傳承的長期關注。
在90后、00后聚集的B站,三星堆文化以這樣的方式擁有了超強“存在感”。它在年輕用戶們的心中埋下一顆種子,靜待更多心血、成果和內容的澆灌,讓它們繼續生根發芽。
“充氣大白”為愛發電,UP主撕開三星堆神秘面紗
這個9月,央視頻和B站合作舉辦了“三星堆國寶亮相”的視頻創作活動。
受央視頻和B站的邀請,生活區知名UP主折紙的白叔挑戰制作“折紙版青銅大面具”。經歷了面具建模、拆模切割、拼接強化的復雜步驟,折紙的白叔遭遇了青銅面具上色難題。借此機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院長高大倫在視頻中向觀眾科普了“青銅器究竟是什么顏色”的問題。在視頻下方的評論區,B站用戶們紛紛催促著UP主推出下一期折紙還原文物的視頻。
折紙版青銅大面具
UP主史圖館則發布了名為《重大進展!揭開三星堆絲綢的神秘面紗!》的視頻,講解了在三星堆發掘過程中科技考古人員們的重要發現:“紡織物”。萬萬沒想到,看似平平無奇的“灰泥”,竟有可能是古人留下的絲織品。視頻解答了觀眾的諸多疑惑:三星堆人到底穿什么?這些“紡織物”是如何被發現的?它們使用了哪些材料和工藝?
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郭建波館員等人看來,從絲綢的研究角度出發,這些意想不到的新發現可以把三星堆祭祀習俗與文化的神秘面紗撕開一個口子,為進一步探索古蜀文明的生活面貌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隨著考古工作的持續進行,未來有望得到更多新線索助力歷史研究的突破性進展。
《重大進展!揭開三星堆絲綢的神秘面紗!》
從“花式”還原文物到考古發現的講解,通過UP主們的視頻,年輕觀眾們不僅在走近三星堆,更深入了解了三星堆背后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除此之外,為了多方面記錄三星堆新國寶提取的過程,UP主小鹿LAWRENCE的團隊親自前往四川廣漢的考古現場。從視頻中,許多觀眾第一次見到了考古工作現場與考古人員的“真面目”。
專業并充滿活力,是小鹿團隊對這些考古人的第一印象。七號坑的年輕考古隊員來自四川大學,此次任務是清理象牙。他們身著白色防護服,把隊伍取名為“充氣大白象牙突擊隊”,滿面笑容、熱情洋溢。
深入考古現場,走近考古人,讓更多普通觀眾感受到新一代年輕人對考古工作的堅守和熱愛。一張張年輕的面孔,積極正向的精神面貌,打破了大眾心中對于考古工作陳舊的刻板印象,也激勵了許多對考古、文物、歷史領域心懷好奇和向往的學子。
UP主們還幸運地與老一輩考古工作者陳德安進行了交流。陳德安是三星堆考古里程碑式的人物,不僅全程參與了1986年的搶救性考古,多年來還堅持奮斗在三星堆考古第一線。
小鹿告訴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陳德安老師最常用的詞就是:迷人。“一提到86年的某一次挖掘,或是這一次挖到的新文物,他就會說‘太迷人了’。只有真正鉆進去,真正在做研究,他才會覺得這個東西是迷人的。”
通過陳德安的回憶和講述,觀眾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數十年來考古工作的變化,乃至整個中國的強盛之路。
數十年前,由于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對文物的保護能力不足,考古隊即便勘探出文物,也不敢繼續挖掘。因為缺乏資金和精密儀器,考古隊需要將文物標本送往研究院進行分析測試,為了文物研究工作,不少工作人員只能“為愛發電”。
而到如今,在UP主的視頻里,觀眾們看到的是明亮的考古艙、實時監控艙內環境的精密儀器、年輕而專業的95后考古坑“坑長”、收藏著一代代出土文物的博物館……
對比著數十年前的考古影像與當下的記錄視頻,網友們紛紛用“致敬”“淚目”的彈幕刷屏。老一輩考古人正在將手中的“接力棒”傳遞給新一代的考古隊員,他們講述的故事是那么不同,卻因共同的理想,在中華瑰麗的歷史與文明中遙遙相望,讓國寶“活”了起來。
而那些在視頻下深感震撼的年輕人們,或許就在某個瞬間,走入歷史長河,與古人心意相通。在厚重的錘音下、在文物的“灰泥”里、在青銅器的紋路中,有中華文化歷經滄桑、浩瀚千年的浪漫。